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 第11-13页 |
1.2.1.2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 第13-14页 |
1.2.1.3 基线式信息安全检查模型 | 第14页 |
1.2.2 国内发展动态 | 第14-17页 |
1.2.2.1 信息安全的发展 | 第14-15页 |
1.2.2.2 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现状 | 第15页 |
1.2.2.3 电力企业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1.3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径与结构内容 | 第17-19页 |
1.3.1 论文的技术路径 | 第17-18页 |
1.3.2 论文的结构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信息安全及信息安全检查系统设计的理论支撑 | 第19-23页 |
2.1 信息安全可遵循或引用的标准依据 | 第19页 |
2.2 内蒙古电力信息安全配置技术规范 | 第19-20页 |
2.3 内蒙古电力信息安全检查系统研发的理论方法 | 第20-22页 |
2.3.1 面向服务的工程化方法 | 第20页 |
2.3.2 多元分析理论 | 第20-21页 |
2.3.3 软件工程理论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内蒙古电力信息安全检查系统分析 | 第23-33页 |
3.1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与内蒙古电力信息安全的发展 | 第23-25页 |
3.1.1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 第23-25页 |
3.1.2 内蒙古电力信息安全的发展 | 第25页 |
3.2 内蒙古电力信息安全策略现状 | 第25-27页 |
3.2.1 已经初步建立符合 ISO27001 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 第25-26页 |
3.2.2 内蒙古电力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初具规模 | 第26-27页 |
3.3 内蒙古电力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3.3.1 信息安全管理方面 | 第27页 |
3.3.2 信息安全技术方面 | 第27-28页 |
3.4 内蒙古电力信息安全检查系统需求分析 | 第28-29页 |
3.4.1 系统研发背景 | 第28-29页 |
3.4.2 系统研发对象模型 | 第29页 |
3.5 内蒙古电力信息安全检查业务流程 | 第29-30页 |
3.6 内蒙古电力信息安全检查数据流程 | 第30-3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内蒙古电力信息安全检查系统设计 | 第33-51页 |
4.1 设计原则 | 第33页 |
4.2 设计方法及组织工作 | 第33-36页 |
4.2.1 设计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3-35页 |
4.2.2 研发的组织工作 | 第35-36页 |
4.3 系统概要设计 | 第36-39页 |
4.3.1 整体架构设计 | 第36页 |
4.3.2 工作流程设计 | 第36-37页 |
4.3.3 系统模块设计 | 第37-39页 |
4.4 详细设计 | 第39-50页 |
4.4.1 前端数据展示架构 | 第39-40页 |
4.4.2 扫描器架构 | 第40-41页 |
4.4.3 数据库设计 | 第41-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内蒙古电力信息安全检查系统实现 | 第51-64页 |
5.1 系统功能实现 | 第51-53页 |
5.2 系统效果展示 | 第53-63页 |
5.2.1 登录页面及首界面 | 第53-55页 |
5.2.2 系统管理 | 第55-56页 |
5.2.3 资产管理 | 第56-57页 |
5.2.4 任务管理 | 第57-61页 |
5.2.5 CHECKLIST 库管理 | 第61-62页 |
5.2.6 日志管理 | 第62-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64页 |
6.2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4页 |
6.3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