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

我国影子银行与金融稳定性的关系研究:阈值效应与风险溢出效应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0-14页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0-11页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第11-14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内容和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4 论文结构安排第15-16页
    1.5 研究特点与不足第16-18页
第2章 我国影子银行概况第18-29页
    2.1 影子银行的界定和特征第18-19页
    2.2 我国影子银行的划分第19-20页
    2.3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情况和形成原因第20-21页
    2.4 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测算第21-27页
        2.4.1 金融机构类影子银行规模第21-24页
        2.4.2 民间金融类影子银行规模第24-26页
        2.4.3 我国影子银行总体规模第26-27页
    2.5 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第27-29页
第3章 金融稳定性及其测算第29-36页
    3.1 金融稳定相关理论简述第29-30页
    3.2 我国金融稳定性的评价方法第30-31页
    3.3 我国金融稳定性的测算第31-36页
        3.3.1 构建金融稳定性指标体系第31-32页
        3.3.2 确定测算金融稳定性指数方法第32页
        3.3.3 主成分分析法测算金融稳定性指数第32-36页
第4章 我国影子银行和金融稳定性关系的实证分析第36-54页
    4.1 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和金融稳定性的阈值效应分析第36-43页
        4.1.1 模型、变量及数据说明第37-39页
        4.1.2 单位根检验第39页
        4.1.3 协整检验第39-40页
        4.1.4 模型回归和分析第40-43页
    4.2 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分析第43-54页
        4.2.1 指标选取及处理第43-44页
        4.2.2 描述性统计第44-45页
        4.2.3 平稳性检验第45-46页
        4.2.4 VaR值计算第46-50页
        4.2.5 风险溢出效应的计算及结果分析第50-54页
第5章 对策建议第54-56页
    5.1 防控影子银行规模增长带来的消极作用第54页
    5.2 继续加强影子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间的防火墙建设第54-55页
    5.3 严控民间金融类影子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风险的量化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