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物理学论文--土壤水分论文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水分运移模拟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1 土壤含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第12-13页
        1.2.2 HYDRUS模型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6页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第16-19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6页
    2.2 数据及样品采集第16-17页
        2.2.1 土壤含水量第17页
        2.2.2 土壤粒径第17页
        2.2.3 土壤有机质第17页
        2.2.4 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第17页
        2.2.5 根系分布第17页
    2.3 数据处理第17-19页
3 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研究第19-30页
    3.1 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变化特征第19-22页
        3.1.1 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变化第19-20页
        3.1.2 不同地类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变化第20-21页
        3.1.3 不同坡位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变化第21-22页
    3.2 土壤含水量多时间尺度周期性变异分析第22-25页
        3.2.1 小波函数基本原理第22-23页
        3.2.2 不同地类土壤水多时间尺度第23-25页
    3.3 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化特征第25-28页
        3.3.1 不同地类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化第26-27页
        3.3.2 不同坡位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化第27-28页
    3.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4 环境因子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第30-48页
    4.1 气象要素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第30-36页
        4.1.1 气象因子统计第30-32页
        4.1.2 冗余分析第32-36页
    4.2 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第36-47页
        4.2.1 土壤容重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第36-38页
        4.2.2 土壤孔隙度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第38-41页
        4.2.3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第41-42页
        4.2.4 土壤粒径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第42-47页
    4.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5 基于HYDRUS模型的土壤水运移模拟研究第48-66页
    5.1 HYDRUS模型基础第48-49页
    5.2 模型初始条件与验证方法第49-53页
        5.2.1 初始及边界条件第49页
        5.2.2 模型离散化第49-50页
        5.2.3 水力参数的确定第50-51页
        5.2.4 根系吸水第51-52页
        5.2.5 蒸散发第52-53页
        5.2.6 模型评价指标第53页
    5.3 不同地类土壤水日运移模拟分析第53-64页
        5.3.1 裸地土壤水日运移模拟第54-56页
        5.3.2 草地土壤水日运移模拟第56-58页
        5.3.3 林地土壤水日运移模拟第58-60页
        5.3.4 不同地类蒸散发及水量平衡分析第60-64页
    5.4 连接带土壤水运移模式分析第64-65页
    5.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6.1 结论第66-67页
    6.2 展望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附录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土丘陵区生态建设对土壤团聚体及其碳氮的影响
下一篇:喷灌水分空间分布对马铃薯田间土壤水氮时空变异性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