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2页 |
0.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0.2 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0.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0.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 马克思对近代西方生态观的反思批判 | 第12-18页 |
1.1 生态观就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 | 第13-14页 |
1.2 旧唯物主义把人与自然被动地统一起来 | 第14-15页 |
1.3 唯心主义把人与自然分割开来 | 第15-18页 |
2 马克思生态观的形成与共产主义理想的确立 | 第18-24页 |
2.1 马克思通过继承传统哲学的优秀成果形成了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生态观 | 第18-20页 |
2.2 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内涵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 | 第20-22页 |
2.3 共产主义理想是在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上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22-24页 |
3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途径是消除资本的统治 | 第24-29页 |
3.1 资本是人与自然相分离现实根源 | 第24-25页 |
3.2 人与自然相分离的现实导致人的全面异化 | 第25-26页 |
3.3 只有消除资本的统治才能实现共产主义 | 第26-29页 |
4 马克思生态观的当代意义 | 第29-36页 |
4.1 马克思生态观的理论意义 | 第29-34页 |
4.1.1 为我们认识生态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4.1.2 为人类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指明了方向 | 第31-32页 |
4.1.3 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第32-34页 |
4.2 马克思生态观的现实意义 | 第34-36页 |
4.2.1 服务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 第34-35页 |
4.2.2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 第35-36页 |
结束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