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引言 | 第9-10页 |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1.3 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 1.3.1 测试系统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2 测试系统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 第2章 测试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17-25页 |
| 2.1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17-18页 |
| 2.2 系统的性能需求分析 | 第18-23页 |
| 2.2.1 测试系统的电信号及其功能分析 | 第18-20页 |
| 2.2.2 测试系统的数据采集精度和速度分析 | 第20-22页 |
| 2.2.3 测试系统的数据校正精度分析 | 第22-23页 |
| 2.3 系统设计方案综述 | 第23-2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过流保护器参数测试系统的硬件开发 | 第25-43页 |
| 3.1 智能型断路器的工作原理 | 第25页 |
| 3.2 系统的硬件结构 | 第25-26页 |
| 3.3 功能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 | 第26-38页 |
| 3.3.1 PA90 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 第26-27页 |
| 3.3.2 单片机控制多继电器系统设计 | 第27-34页 |
| 3.3.3 通讯电路模块的设计 | 第34-37页 |
| 3.3.4 A/D 转换电路的设计 | 第37-38页 |
| 3.4 多通道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 第38-40页 |
| 3.4.1 单片机接收模块设计 | 第39-40页 |
| 3.4.2 上位机发送模块设计 | 第40页 |
| 3.5 电源模块的设计 | 第40-42页 |
| 3.5.1 电源隔离模块设计 | 第40-41页 |
| 3.5.2 直流电源输出模块设计 | 第41-42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过流保护器参数测试系统的软件开发 | 第43-67页 |
| 4.1 参数测试软件总体设计 | 第43-44页 |
| 4.2 测试系统的软件介绍 | 第44-47页 |
| 4.2.1 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语言概述 | 第44-46页 |
| 4.2.2 VisualBasic6.0 主要控件概述 | 第46页 |
| 4.2.3 VB 与 Excel 链接技术 | 第46-47页 |
| 4.3 参数测试的软件模块的设计 | 第47-65页 |
| 4.3.1 软件测试系统用户主界面设计 | 第47-48页 |
| 4.3.2 数据的读取和保存模块设计 | 第48-50页 |
| 4.3.3 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 第50-51页 |
| 4.3.4 数据采集模块的原理及研究 | 第51-61页 |
| 4.3.5 测试过程总体设计 | 第61-64页 |
| 4.3.6 数据校正模块的设计 | 第64-6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5章 时间序列模型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 第67-79页 |
| 5.1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 第67-68页 |
| 5.2 神经网络的预测分析 | 第68-70页 |
| 5.2.1 数据校正分析原理 | 第68-69页 |
| 5.2.2 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选取及校正 | 第69-70页 |
| 5.2.3 神经网络的预测分析 | 第70页 |
| 5.3 时间序列模型分析 | 第70-71页 |
| 5.4 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测实例分析 | 第71-78页 |
| 5.4.1 BP 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分析 | 第71-74页 |
| 5.4.2 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法 | 第74-77页 |
| 5.4.3 时间序列模型的建立、检验、评价 | 第77-78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6章 测试系统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79-83页 |
| 6.1 过流保护参数测试系统的测试流程 | 第79-80页 |
| 6.2 过流保护参数测试系统的误差分析 | 第80-82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 7.1 全文总结 | 第83-84页 |
| 7.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致谢 | 第89-91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