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有机聚合物光电探测器简介 | 第13-16页 |
1.1.1 有机聚合物光电探测器的发展历程 | 第13-15页 |
1.1.2 有机聚合物光电探测器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2 杂化钙钛矿光电探测器简介 | 第16-19页 |
1.2.1 杂化钙钛矿光电探测器的发展历程 | 第17-19页 |
1.2.2 杂化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9-22页 |
2 有机聚合物及杂化钙钛矿光电探测器的理论基础 | 第22-34页 |
2.1 光电探测器的结构 | 第22-26页 |
2.1.1 光电二极管结构 | 第22-25页 |
2.1.2 光电晶体管 | 第25-26页 |
2.2 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 第26-28页 |
2.2.1 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2.2.2 光电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 第27-28页 |
2.3 光电流产生的机制 | 第28-29页 |
2.3.1 光电导效应 | 第28-29页 |
2.4 光电探测器的性能指标 | 第29-34页 |
2.4.1 伏安特性 | 第29-30页 |
2.4.2 光电特性 | 第30-34页 |
3 MAPbI_3的光电探测器性能的研究 | 第34-60页 |
3.1 引言 | 第34-35页 |
3.2 材料和实验测试方法 | 第35-38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3.3.1 PbI_2的制备 | 第38页 |
3.3.2 PbI_2生长的优化 | 第38-41页 |
3.3.3 PbI_2晶体的表征 | 第41页 |
3.4 杂化钙钛矿MAPbI_3晶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41-47页 |
3.4.1 MAPbI_3晶体的制备 | 第41-42页 |
3.4.2 MAPbI_3晶体的表征 | 第42-47页 |
3.5 不同电极对MAPbI_3的光电性能的研究 | 第47-57页 |
3.5.1 光电探测器的制备 | 第47页 |
3.5.2 Au电极对MAPbI_3的光电性能的研究 | 第47-52页 |
3.5.3 Ag电极对MAPbI_3的光电性能的研究 | 第52-55页 |
3.5.4 Cu电极对MAPbI_3的光电性能的研究 | 第55-57页 |
3.6 有机无机卤钙钛矿的稳定性研究 | 第57-5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4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有机光敏晶体管 | 第60-74页 |
4.1 引言 | 第60-6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1-62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61页 |
4.2.2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硫醇修饰 | 第61页 |
4.2.3 IIDDT薄膜及器件的制备 | 第61-62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2-72页 |
4.3.1 金纳米颗粒形貌 | 第62-63页 |
4.3.2 IIDDT薄膜形貌 | 第63-64页 |
4.3.3 IIDDT的结构分析 | 第64-65页 |
4.3.4 表面等离子共振增强PhotOFET | 第65-70页 |
4.3.5 不同波段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增强OPT | 第70-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4-75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88-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