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4-50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5-16页 |
1.1 病例选择 | 第15页 |
1.1.1 纳入标准 | 第15页 |
1.1.2 排除标准 | 第15页 |
1.2 病例收集及随访 | 第15-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1 乳腺癌分期标准 | 第16页 |
2.2 乳腺癌病理情况 | 第16页 |
2.3 乳腺癌危险度分级标准 | 第16页 |
2.4 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 | 第16-17页 |
2.5 乳腺癌中药治疗 | 第17页 |
3 统计学处理 | 第17-18页 |
3.1 数据处理 | 第17页 |
3.2 统计学分析 | 第17-18页 |
4 研究结果 | 第18-50页 |
4.1 患者的一般资料 | 第18-20页 |
4.1.1 确诊年龄 | 第18页 |
4.1.2 月经情况 | 第18-19页 |
4.1.3 家族史 | 第19页 |
4.1.4 合并症 | 第19-20页 |
4.2 病理情况 | 第20-23页 |
4.2.1 病理类型 | 第20页 |
4.2.2 疾病分期 | 第20-21页 |
4.2.3 免疫组化 | 第21-22页 |
4.2.4 分子分型 | 第22-23页 |
4.2.5 危险度分级 | 第23页 |
4.3 中医辨证分型 | 第23-24页 |
4.4 治疗方法 | 第24-28页 |
4.4.1 手术治疗 | 第24页 |
4.4.2 化疗 | 第24-26页 |
4.4.3 内分泌治疗 | 第26-27页 |
4.4.4 靶向治疗 | 第27页 |
4.4.5 中医药治疗 | 第27-28页 |
4.5 乳腺癌各类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分析 | 第28-31页 |
4.5.1 手术治疗的有效率 | 第28页 |
4.5.2 化疗的有效率 | 第28-30页 |
4.5.3 内分泌治疗的有效率 | 第30页 |
4.5.4 靶向治疗的有效率 | 第30-31页 |
4.5.5 中医药治疗的有效率 | 第31页 |
4.6 乳腺癌的复发转移 | 第31-38页 |
4.6.1 复发转移部位和个数 | 第31-32页 |
4.6.2 影响复发转移因素的分析 | 第32-38页 |
4.7 生存分析 | 第38-50页 |
4.7.1 总生存率(OS)分析 | 第38-39页 |
4.7.2 无病生存率(DFS)分析 | 第39-40页 |
4.7.3 总生存期的Cox回归分析 | 第40-45页 |
4.7.4 无病生存期的Cox回归分析 | 第45-49页 |
4.7.5 中西医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61页 |
1 患者的基本信息 | 第51-53页 |
1.1 确诊年龄 | 第51页 |
1.2 其他一般资料 | 第51页 |
1.3 病理类型 | 第51页 |
1.4 分子分型 | 第51-52页 |
1.5 其他病理资料 | 第52页 |
1.6 中医辨证分型 | 第52-53页 |
2 复发与转移 | 第53-55页 |
2.1 复发转移的部位和个数 | 第53页 |
2.2 影响复发转移的因素 | 第53-55页 |
2.2.1 确诊年龄 | 第53-54页 |
2.2.2 免疫组化 | 第54页 |
2.2.3 分子分型 | 第54-55页 |
2.2.4 危险度分级 | 第55页 |
2.2.5 其他因素 | 第55页 |
3 生存分析 | 第55-57页 |
3.1 生存率分析 | 第55-56页 |
3.2 生存期的Cox回归分析 | 第56-57页 |
3.3 中西医治疗的生存率分析 | 第57页 |
4 乳腺癌的治疗 | 第57-60页 |
4.1 手术治疗 | 第57-58页 |
4.2 化疗 | 第58页 |
4.3 内分泌治疗 | 第58-59页 |
4.4 靶向治疗 | 第59页 |
4.5 中医药治疗 | 第59-60页 |
4.6 导师胡作为中药方解析 | 第60页 |
5 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 | 第67-82页 |
附录一 综述 | 第67-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附录二 AJCC乳腺癌TNM分期标准(2010第七版) | 第77-80页 |
附录三 乳腺癌患者情况调查表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