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泌尿生殖器肿瘤论文--乳腺肿瘤论文

MGBA表位长肽负载DC诱导特异性CTL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语第8-11页
1 前言第11-1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4-19页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14-15页
        2.1.1 主要试剂第14页
        2.1.2 主要仪器第14-15页
    2.2 实验方法第15-19页
        2.2.1 乳腺珠蛋白HLA-A2限制性CTL表位的预测及长肽的设计第15页
        2.2.2 长肽的合成及纯化第15页
        2.2.3 乳腺癌细胞的培养与传代第15-16页
        2.2.4 Westernblot检测乳腺癌细胞系乳腺珠蛋白的表达情况第16页
        2.2.5 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细胞表面HLA-A2表达情况第16页
        2.2.6 HLA-A2阳性健康志愿者外周血DC的体外诱导与培养第16-17页
        2.2.7 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分子表达第17页
        2.2.8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DC分泌的IL-10与IL-12水平第17页
        2.2.9 体外诱导培养CTL第17-18页
        2.2.10 乳腺珠蛋白表位长肽特异性CTL最佳杀伤比例确定第18页
        2.2.11 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CTL体外杀伤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第18页
        2.2.12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CTL作用于乳腺癌细胞后分泌的IFN-γ水平第18页
        2.2.13 统计学处理第18-19页
3 实验结果第19-27页
    3.1 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第19-20页
    3.2 反相高压液相色谱仪(RP-HPLC)与质谱分析(MS)结果第20-21页
    3.3 乳腺癌细胞乳腺珠蛋白与细胞表面HLA-A2的表达第21-22页
    3.4 DC形态学观察第22页
    3.5 DC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情况第22-24页
    3.6 DC细胞IL-10与IL-12分泌水平检测第24页
    3.7 CTL细胞对靶细胞最佳杀伤比例确定及对两种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分析第24-26页
    3.8 CTL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后分泌的IFN-γ水平测定第26-27页
4 讨论第27-29页
5 结论第29-30页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4页
综述第34-43页
    参考文献第39-4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个人简介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激素受体阳性T1期乳腺癌预后因素分析及预后模型的建立
下一篇:IL-22和IL-22R1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