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 | 第19-28页 |
2.1 事故致因理论 | 第19-23页 |
2.1.1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第19-21页 |
2.1.2 轨迹交叉理论 | 第21-22页 |
2.1.3 “4M”理论 | 第22页 |
2.1.4 事故致因理论比较分析 | 第22-23页 |
2.2 认知理论 | 第23-26页 |
2.2.1 认知的原理 | 第23-24页 |
2.2.2 认知的过程 | 第24-26页 |
2.3 “安全认知—行为结果”逻辑框架的构建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施工人员安全认知能力测定 | 第28-38页 |
3.1 IRT测定原理 | 第28-30页 |
3.1.1 IRT的含义与假设 | 第28-29页 |
3.1.2 两参数logistic模型ICC各参数含义 | 第29-30页 |
3.2 测定方法 | 第30-32页 |
3.2.1 问卷设计 | 第30-31页 |
3.2.2 区分度与难度检验 | 第31-32页 |
3.2.3 安全认知能力估计值的计算 | 第32页 |
3.3 计算与分析 | 第32-36页 |
3.3.1 区分度参数与难度参数计算 | 第33-34页 |
3.3.2 安全认知能力值计算 | 第34-35页 |
3.3.3 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安全认知能力与行为结果实证 | 第38-59页 |
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38-40页 |
4.1.1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38-39页 |
4.1.2 信度检验 | 第39-40页 |
4.2 有序Logit模型设定 | 第40-44页 |
4.2.1 变量的选择与界定 | 第40-43页 |
4.2.2 模型设定与介绍 | 第43-44页 |
4.3 实证结果与讨论 | 第44-58页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4-46页 |
4.3.2 共线性分析 | 第46-47页 |
4.3.3 安全行为结果模型估计结果 | 第47-52页 |
4.3.4 安全认知能力模型估计结果 | 第52-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9-63页 |
5.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5.2 提升安全认知能力和改善安全行为结果的建议 | 第60-61页 |
5.2.1 对施工企业招聘施工人员的建议 | 第60-61页 |
5.2.2 对施工人员自身的建议 | 第61页 |
5.3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