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涂装表面瑕疵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汽车涂装表面瑕疵特征分析 | 第16-23页 |
2.1 汽车涂装表面瑕疵产生原因及常见分类 | 第16-17页 |
2.2 汽车涂装表面瑕疵的几何形状特征 | 第17-19页 |
2.3 汽车涂装表面瑕疵的灰度特征 | 第19页 |
2.4 汽车涂装表面瑕疵的纹理特征 | 第19-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实验器材的选择 | 第23-32页 |
3.1 光源及照明方式选择 | 第23-26页 |
3.2 工业相机选择 | 第26-30页 |
3.3 镜头选择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汽车涂装表面瑕疵检测算法 | 第32-42页 |
4.1 快速傅里叶变换 | 第33-34页 |
4.2 高斯差分滤波 | 第34-35页 |
4.3 轮廓提取 | 第35-37页 |
4.4 汽车涂装表面瑕疵检测算法描述 | 第37-4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汽车涂装表面瑕疵分类方法 | 第42-49页 |
5.1 模式识别 | 第42-43页 |
5.2 局部二值模式提取瑕疵特征 | 第43-46页 |
5.3 Adaboost 算法训练分类器 | 第46-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6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9-64页 |
6.1 汽车涂装表面瑕疵检测实验 | 第54-60页 |
6.2 汽车涂装表面瑕疵分类实验 | 第60-6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4页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7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