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车架论文

基于“最小量分割”方法的车架设计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车架概述第11-12页
    1.2 车架构造的分类及现状第12-18页
        1.2.1 大梁式车架第12-14页
        1.2.2 一体式车架第14-16页
        1.2.3 钢管式车架第16-18页
    1.3 现存车架的设计与成型方法第18-19页
        1.3.1 车架设计方法第18页
        1.3.2 车架成型方法第18-19页
    1.4 “最小量分割”车架设计方法的提出第19-20页
        1.4.1 现有车架结构存在的缺陷第19页
        1.4.2 车架设计的“最小量分割”方法的提出第19-20页
        1.4.3 “最小量分割”方法的实现第20页
    1.5 本文的基本要点及叙述顺序第20-23页
        1.5.1 基本要点第20页
        1.5.2 本文的叙述顺序第20-23页
2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处理第23-31页
    2.1 边界条件第23-24页
        2.1.1 力边界第23页
        2.1.2 位移边界第23页
        2.1.3 混合边界第23-24页
        2.1.4 弹性边界第24页
        2.1.5 给定边界条件的原则第24页
    2.2 界面条件第24-25页
        2.2.1 粘结界面第24页
        2.2.2 滑移界面第24-25页
    2.3 对称与反对称条件第25-26页
    2.4 车架各工况模式的分析第26页
        2.4.1 静力弯曲工况第26页
        2.4.2 动态工况第26页
    2.5 车架有限元模型边界条件的处理第26-28页
        2.5.1 静态弯曲工况边界条件的处理第27页
        2.5.2 制动工况边界条件的处理第27-28页
        2.5.3 不对称工况边界条件的处理第28页
        2.5.4 转弯工况边界条件的处理第28页
    2.6 车架承受载荷的计算第28-31页
        2.6.1 静载荷的估计第28页
        2.6.2 动载荷的估计第28-31页
3 基于“小应力区域减法”的大梁式车架设计——“最小量分割”方法的设计实例 1第31-67页
    3.1 车架生成的“小应力区域减法”第31-32页
        3.1.1 设计思想第31页
        3.1.2 技术方法第31-32页
        3.1.3 实现方法第32页
        3.1.4 车架的构造与布尔运算第32页
    3.2 大梁式车架设计边界条件的确定第32-34页
        3.2.1 工况分析第32页
        3.2.2 载荷分析第32-33页
        3.2.3 轴荷与轴距的分配第33页
        3.2.4 荷载分布位置的确定第33-34页
    3.3 车架的性能分析及设计第34-45页
        3.3.1 模型的建立第34-37页
        3.3.2 方形车架的性能分析第37-45页
    3.4 小应力区域切除方案第45-46页
    3.5 一次切割后的车架力学分析第46-53页
        3.5.1 建立车架有限元模型第46页
        3.5.2 施加载荷与约束第46-47页
        3.5.3 车架性能分析第47-53页
    3.6 二次切割车架——轻量化设计第53-65页
        3.6.1 优化方案的提出第53-54页
        3.6.2 数据的计算第54-60页
        3.6.3 ANSYS 优化设计第60-65页
    3.7 悬挂部分位置的布局第65页
    3.8 最小量分割第65-66页
    3.9 结论第66-67页
4 横梁结构不对称时的车架性能分析第67-81页
    4.1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第67页
    4.2 分析方法第67页
    4.3 第一区域的设计及分析第67-72页
    4.4 第二区域的设计及分析第72-75页
    4.5 第三区域的设计及分析第75-79页
    4.6 结论第79-81页
5 基于多工况模式拓扑优化的越野车架设计——“最小量分割”方法的设计实例 2第81-101页
    5.1 拓扑优化及其方法简介第81-83页
    5.2 多工况模式拓扑设计方法的提出第83页
    5.3 设计思想第83-84页
    5.4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84-87页
        5.4.1 车架模型的抽象第84页
        5.4.2 不同工况的表达第84-87页
    5.5 越野车架的多工况拓扑优化设计第87-93页
        5.5.1 拓扑优化设计第87-88页
        5.5.2 拓扑优化后车架的性能分析第88-93页
    5.6 车架二次拓扑优化第93-97页
    5.7 控制固有频率的轻量化设计第97-99页
        5.7.1 优化目标第97-98页
        5.7.2 优化方案第98-99页
        5.7.3 优化结果分析第99页
    5.8 最小量分割第99-100页
    5.9 结论第100-101页
6 最小量分割车架的制造方法的探讨第101-107页
    6.1 冲压制造第101-102页
        6.1.1 冲压工艺的概述第101页
        6.1.2 本文车架的冲压工艺设计第101-102页
    6.2 分层式整体制造第102-103页
    6.3 3D 打印制造第103-107页
        6.3.1 3D 打印技术的概述与分类第103-105页
        6.3.2 3D 打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研究成果第105-107页
7 结论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2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获奖励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仙游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空调通风模型试验
下一篇:浅埋大断面隧道围岩压力特征与变形性状数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