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图录 | 第10-11页 |
表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8页 |
1.1.1 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概况 | 第12-14页 |
1.1.2 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 | 第14-16页 |
1.1.3 环境管理现状 | 第16-17页 |
1.1.4 战略环境评价的作用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1-2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构建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 第24-40页 |
2.1 构建指标体系的目标 | 第24页 |
2.2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24-26页 |
2.2.1 科学性原则 | 第24页 |
2.2.2 系统性与独立相关性相结合原则 | 第24页 |
2.2.3 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 | 第24-25页 |
2.2.4 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相结合原则 | 第25页 |
2.2.5 可持续发展与区域政策相关性相结合原则 | 第25页 |
2.2.6 可操作性和全面性结合原则 | 第25-26页 |
2.3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6-40页 |
2.3.1 指标体系中系统的分析 | 第26-28页 |
2.3.2 DSR结构模型 | 第28页 |
2.3.3 层次结构 | 第28-29页 |
2.3.4 指标的选择 | 第29-39页 |
2.3.5 指标的确定 | 第39-40页 |
第三章 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 | 第40-46页 |
3.1 指标的无量纲化 | 第40页 |
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0-43页 |
3.2.1 层次分析法 | 第41-43页 |
3.2.2 权重赋值 | 第43页 |
3.3 灰色系统理论 | 第43-45页 |
3.3.1 灰色系统理论的概念 | 第43页 |
3.3.2 灰色关联分析 | 第43-45页 |
3.4 环境可持续性水平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案例研究 | 第46-62页 |
4.1 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 第46-48页 |
4.2 上海市社会资源环境规划 | 第48-49页 |
4.3 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环境评价 | 第49-58页 |
4.3.1 指标数据的处理 | 第50-51页 |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1-53页 |
4.3.3 权重的统计 | 第53-56页 |
4.3.4 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计算 | 第56-58页 |
4.4.5 环境可持续水平综合指数的确定 | 第58页 |
4.4 结果讨论与建议 | 第58-62页 |
4.4.1 讨论 | 第58-60页 |
4.4.2 建议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1 | 第68-72页 |
附录2 | 第72-76页 |
附录3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