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富锂层状正极材料Li1.2[M0.4Mn0.4]O2(M=Ni,Co,Ni1/2Mn1/2,Fe)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锂离子电池概述第9-11页
        1.1.1 锂离子电池的起源与发展第9-10页
        1.1.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及原理第10-11页
    1.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1-19页
        1.2.1 LiCoO_2正极材料第13-14页
        1.2.2 LiNiO_2正极材料第14-15页
        1.2.3 LiMn_2O_4正极材料第15-16页
        1.2.4 LiFePO_4正极材料第16页
        1.2.5 LiNi_xCo_yMn_(1-x-y)O_2正极材料第16-17页
        1.2.6 Li_(1+x)M_(1-x)O_2富锂层状正极材料第17-19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第20-25页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20-21页
    2.2 材料的制备第21-23页
        2.2.1 溶胶凝胶-高温固相法合成富锂层状正极材料第21-22页
        2.2.2 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合成核壳结构富锂层状正极材料第22-23页
    2.3 电极的制备及电池的组装第23页
    2.4 材料的表征第23-25页
        2.4.1 材料的元素含量分析第23页
        2.4.2 材料结构、形貌分析第23-24页
        2.4.3 材料的价态分析第24页
        2.4.4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24-25页
第三章 Li_(1.2)[M_(0.4)Mn_(0.4)]O_2(M=Ni,Co,Ni_(1/2)Mn_(1/2),Fe)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第25-35页
    3.1 Li_(1.2)[M_(0.4)Mn_(0.4)]O_2(M=Ni,Co,Ni_(1/2)Mn_(1/2),Fe)的制备第25页
    3.2 焙烧温度对Li_(1.2)[M_(0.4)Mn_(0.4)]O_2(M=Ni,Co,Ni_(1/2)Mn_(1/2),Fe)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25-34页
        3.2.1 焙烧温度对Li_(1.2)[M_(0.4)Mn_(0.4)]O_2(M=Ni,Co,Ni_(1/2)Mn_(1/2)),Fe)结构的影响第25-27页
        3.2.2 焙烧温度对Li_(1.2)[M_(0.4)Mn_(0.4)]O_2(M=Ni,Ni_(1/2)Mn_(1/2))中镍锰元素价态的影响第27-29页
        3.2.3 Li_(1.2)[M_(0.4)Mn_(0.4)]O_2(M=Ni,Co,Ni_(1/2)Mn_(1/2))的形貌图第29-31页
        3.2.4 Li_(1.2)[M_(0.4)Mn_(0.4)]O_2(M=Ni,Co,Ni_(1/2)Mn_(1/2))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31-34页
    3.3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Li_(1.2)(Ni_(0.25)Co_(0.25)Mn_(0.5))_(0.8)O_2的核壳结构设计、表征及性能研究第35-44页
    4.1 核壳与均相富锂层状材料的制备第35页
    4.2 核壳与均相富锂层状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5-43页
        4.2.1 核壳与均相材料前驱体的成分分析第35-36页
        4.2.2 核壳与均相材料前驱体的粒径及核壳结构分析第36-38页
        4.2.3 核壳与均相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结构和形貌分析第38-41页
        4.2.4 核壳与均相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1-42页
        4.2.5 核壳与均相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分析第42-43页
    4.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44-46页
    5.1 全文总结第44-45页
    5.2 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3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l-Cu-Fe准晶储锂性能及其改性研究
下一篇: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核壳结构高镍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