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聚光型真空管集热器结构及光热性能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太阳能聚集器光路结构设计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2 太阳能聚集特性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3 光热转换特性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3页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3.3 研究方法和手段 | 第22-23页 |
1.3.4 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 第23页 |
1.4 本文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瓦片式聚集器光路传输结构设计及研究方法 | 第25-42页 |
2.1 瓦片式聚集器结构设计 | 第25-27页 |
2.1.1 聚集器结构面型设计 | 第25-27页 |
2.1.2 瓦片式集热器结构方案 | 第27页 |
2.2 聚集器光路传输模拟MCRTM方法 | 第27-34页 |
2.2.1 蒙特卡洛法计算原理 | 第28页 |
2.2.2 蒙特卡洛法计算流程 | 第28-34页 |
2.3 热性能实验测量方案及研究方法 | 第34-40页 |
2.3.1 温度测量方案及主要仪器 | 第34-36页 |
2.3.2 流量测量方案 | 第36页 |
2.3.3 太阳辐射能测量方案及主要仪器 | 第36-37页 |
2.3.4 环境气象测量方案及主要仪器 | 第37-38页 |
2.3.5 热性能实验研究方法 | 第38-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瓦片式聚集器动态太阳能聚集特性模拟研究 | 第42-58页 |
3.1 太阳光入射矢量动态特性分析 | 第42-47页 |
3.1.1 太阳角的计算 | 第42-45页 |
3.1.2 倾斜面上的太阳辐射能 | 第45-46页 |
3.1.3 福州地区计算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3.2 瓦片式聚集器的非跟踪光路分析模型 | 第47-49页 |
3.3 模型与程序的可靠性验证 | 第49-50页 |
3.4 瓦片式聚集器的非跟踪太阳能聚集基本特性 | 第50-53页 |
3.5 基本参数对非跟踪聚集能流分布的影响 | 第53-56页 |
3.6 面型误差与光学误差对非跟踪聚集能流分布的影响 | 第56-5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瓦片式聚光集热器光热转换特性模拟研究 | 第58-79页 |
4.1 传热物理模型 | 第58-60页 |
4.1.1 传热工作过程分析 | 第58-59页 |
4.1.2 简化假设条件 | 第59-60页 |
4.2 传热平衡控制方程 | 第60-64页 |
4.2.1 传热流体热平衡控制方程 | 第61页 |
4.2.2 玻璃套管内管热平衡控制方程 | 第61-62页 |
4.2.3 玻璃套管外管热平衡控制方程 | 第62-64页 |
4.3 集热管温度场的数值求解 | 第64-71页 |
4.3.1 计算区域离散化 | 第64页 |
4.3.2 建立关于节点温度的离散方程 | 第64-68页 |
4.3.3 求解离散方程组的TDMA算法 | 第68-69页 |
4.3.4 集热管温度场数值计算流程 | 第69-71页 |
4.4 模拟结果分析 | 第71-77页 |
4.4.1 模型的验证 | 第71页 |
4.4.2 集热管温度场分布对比 | 第71-74页 |
4.4.3 集热管温度场分布及热效率 | 第74-7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瓦片式聚光集热器热性能及对比实验研究 | 第79-99页 |
5.1 热性能及对比实验平台研制分析 | 第79-84页 |
5.1.1 瓦式抛物面槽式集热器研制 | 第80-83页 |
5.1.2 水泵 | 第83-84页 |
5.2 实验测量前的准备 | 第84-85页 |
5.3 热性能及对比实验测量 | 第85-98页 |
5.3.1 瓦式集热器热性能及对比实验台 | 第85-86页 |
5.3.2 实验测量过程 | 第86页 |
5.3.3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 第86-89页 |
5.3.4 测量结果分析 | 第89-9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个人简历 | 第108-10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