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论——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 第一章:“监护”的内涵、外延及其历史沿革 | 第14-18页 |
| 1.1 “监护”内涵及外延 | 第14-15页 |
| 1.2 西方监护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5-18页 |
| 1.2.1 古罗马的监护制度 | 第15-16页 |
| 1.2.2 近代及当代监护制度的发展 | 第16-18页 |
| 第二章: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立法现状及缺陷 | 第18-26页 |
| 2.1 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立法现状 | 第18-21页 |
| 2.1.1 我国监护制度概述 | 第18页 |
| 2.1.2 我国监护制度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 2.2 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缺陷 | 第21-26页 |
| 2.2.1 监护制度立法模式不明确 | 第21-22页 |
| 2.2.2 监护人的选任范围、条件和方式规定不全 | 第22页 |
| 2.2.3 未设立监护监督制度 | 第22-23页 |
| 2.2.4 监护人职责与权限不具体 | 第23页 |
| 2.2.5 法律原则缺位 | 第23-24页 |
| 2.2.6 监护人撤销制度尚存在漏洞 | 第24-25页 |
| 2.2.7 社会保障与国家干预有待加强 | 第25-26页 |
| 第三章:域外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立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26-37页 |
| 3.1 大陆法系国家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 第26-33页 |
| 3.1.1 大陆法系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概述 | 第26-27页 |
| 3.1.2 大陆法系国家监护制度具体内容 | 第27-32页 |
| 3.1.3 大陆法系未成年人监护制度评述 | 第32-33页 |
| 3.2 英美法系国家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 第33-34页 |
| 3.3 域外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立法模式探析 | 第34-37页 |
| 第四章: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重构 | 第37-42页 |
| 4.1 确立儿童最佳利益法律原则 | 第37-38页 |
| 4.2 区分亲权与监护,建立我国的亲权制度 | 第38页 |
| 4.3 注重亲权制度与监护制度的承接 | 第38-39页 |
| 4.4 明确监护人职责,建立监护监督制度 | 第39-40页 |
| 4.5 构建未成年人监护的国家监督与社会保障体系 | 第40-42页 |
| 结论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48-49页 |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