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第一部分 大鼠腰部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的制备及BoNT/AHC的在体干预方法 | 第16-2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8页 |
1.1 实验动物与药物 | 第16页 |
1.2 实验溶液 | 第16页 |
1.3 实验器械 | 第16页 |
1.4 实验仪器 | 第16页 |
1.5 实验方法 | 第16-18页 |
2 结果 | 第18-20页 |
2.1 大鼠腰段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的脊髓大体观察 | 第18-19页 |
2.2 一般情况及步态特征 | 第19页 |
2.3 损伤侧后肢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变化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BoNT/AHC 对脊髓损伤后局部蛋白组学的影响 | 第20-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1.1 实验动物与药物 | 第20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20页 |
1.3 实验溶液 | 第20-21页 |
1.4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1.5 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2 结果 | 第25-32页 |
2.1 双向电泳和银染色确定的BoNT/AHC对脊髓损伤后局部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 iTRAQ技术分析中差异表达蛋白的确定和定量结果 | 第26-28页 |
2.3 基于iTRAQ检测的差异表达蛋白GO归类分析结果 | 第28-29页 |
2.4 基于 iTRAQ 检测的差异表达蛋白的基因组 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 | 第29-32页 |
2.5 基于iTRAQ检测的差异表达蛋白的表达模式聚类分析 | 第32页 |
第三部分 BoNT/AHC对脊髓损伤后选择性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SCG10)表达的影响 | 第32-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1.1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1.2 实验溶液 | 第33-34页 |
1.3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1.4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2 结果 | 第35-37页 |
2.1 BoNT/AHC促进脊髓损伤后p-GAP43和SCG10的表达 | 第35-36页 |
2.2 p-GAP43和SCG10在脊髓损伤局部的分布特征 | 第36-37页 |
第四部分 BoNT/AHC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突起生长的影响 | 第37-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2 结果 | 第38-40页 |
2.1 BoNT/AHC可促进脊髓损伤灶周边神经突起增长 | 第38-40页 |
第五部分 BoNT/AHC对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 | 第40-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页 |
1.1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2 结果 | 第40-42页 |
2.1 BoNT/AHC可有限度地促进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 第40-41页 |
2.2 BoNT/AHC对脊髓损伤侧感觉功能无明显效果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综述 | 第5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