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潜能与我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以各省制造业(大类)工业总产值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6-9页 |
一、我国制造业的区位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 第6-7页 |
二、市场的定义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一、集聚理论概述 | 第9-11页 |
1、新古典理论 | 第9页 |
2、新贸易理论 | 第9-10页 |
3、新经济地理学 | 第10-11页 |
二、制造业的中心-外围结构 | 第11-12页 |
三、国内关于制造业集聚的研究 | 第12-13页 |
四、市场潜能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1、Harris市场潜能和Krugman市场潜能 | 第14-16页 |
2、市场潜能的影响 | 第16-17页 |
五、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理论分析框架 | 第19-21页 |
一、制造业厂商利润函数 | 第19-20页 |
二、引力模型和市场潜能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实证模型与数据描述 | 第21-30页 |
一、市场潜能的测算 | 第21-24页 |
1、贸易引力模型回归结果 | 第21-22页 |
2、各省各行业市场潜能的计算 | 第22-23页 |
3、市场潜能数据描述 | 第23-24页 |
二、模型设计及回归结果 | 第24-30页 |
1、数据来源 | 第24页 |
2、集聚模型回归结果 | 第24-28页 |
3、市场潜能内部结构的影响 | 第28-30页 |
第四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后记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