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8-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0页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0-13页 |
2.1 一般资料 | 第10页 |
2.2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 第10页 |
2.3 设备与检查方法 | 第10-11页 |
2.4 MRI图像后处理分析 | 第11-12页 |
2.4.1 数据处理 | 第11页 |
2.4.2 AIF的选择 | 第11页 |
2.4.3 药代动力学模型及ROI的选择 | 第11-12页 |
2.4.4 RECIST标准 | 第12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12-13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3-16页 |
3.1 临床一般情况 | 第13页 |
3.2 定量参数值统计分析 | 第13-16页 |
3.2.1 对乳癌病灶的结果分析 | 第13-14页 |
3.2.2 对淋巴结的结果分析 | 第14-16页 |
第4章 讨论 | 第16-20页 |
4.1 定量动态增强MRI的成像基础 | 第16-17页 |
4.2 DCE-MRI评估乳腺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 第17页 |
4.3 定量参数对乳癌病灶的化疗评估 | 第17-18页 |
4.3.1 Ktrans对乳癌病灶的评估价值 | 第17-18页 |
4.3.2 Kep在乳腺癌NAC中的评估价值 | 第18页 |
4.3.3 Ve对乳癌NAC的评估价值 | 第18页 |
4.4 初探定量参数评估新辅助化疗前后淋巴结变化情况 | 第18-2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20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3页 |
致谢 | 第23-24页 |
附录A附图 | 第24-26页 |
附录B综述 | 第26-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作者简介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