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异腈的双分子串联反应合成三氟甲基化吲哚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5页 |
一、含氟杂环化合物的重要性 | 第8-9页 |
二、含氟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9-21页 |
1 直接合成含氟化合物 | 第9-18页 |
1.1 金属催化合成含氟杂环化合物 | 第9-16页 |
1.1.1 铜催化合成含氟杂环化合物 | 第9-13页 |
1.1.2 钯催化合成含氟杂环化合物 | 第13-15页 |
1.1.3 银催化合成含氟杂环化合物 | 第15-16页 |
1.1.4 锌催化合成含氟杂环化合物 | 第16页 |
1.2 无金属催化合成含氟杂环化合物 | 第16-18页 |
2 含氟合成子合成含氟化合物 | 第18-21页 |
三、双异腈环化的发展现状 | 第21-24页 |
四、小结与展望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选题依据 | 第25-28页 |
一、实验设计 | 第25-26页 |
二、仪器与试剂 | 第26-28页 |
1 仪器 | 第26页 |
2 试剂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28-38页 |
一、底物的合成及产物列表 | 第28-30页 |
1 底物1的合成及产物列表 | 第28-29页 |
2 底物2的合成及产物列表 | 第29-30页 |
二、实验条件优化与底物扩展 | 第30-35页 |
1 实验条件优化 | 第30-33页 |
2 底物拓展 | 第33-35页 |
3 毫摩尔级反应 | 第35页 |
三、反应机理研究 | 第35-37页 |
1 对照试验 | 第35-36页 |
2 18O同位素标记实验 | 第36页 |
3 可能的机理 | 第36-37页 |
四、总结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第四章 部分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42-78页 |
一、底物的结构表征 | 第42-45页 |
二、产物的结构表征 | 第4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