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一章 中国秭归端午节 | 第17-28页 |
第一节 秭归端午节及其来源 | 第17-19页 |
一、关于秭归是屈原诞生地的历史记载 | 第17-18页 |
二、秭归县名由来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秭归的端午习俗 | 第19-22页 |
一、祭祀习俗 | 第19-20页 |
二、娱乐活动习俗 | 第20-21页 |
三、饮食习俗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祭祀屈原:秭归端午的特点 | 第22-28页 |
一、祭祀屈原仪式流程 | 第22-24页 |
二、祭祀屈原仪式历年记录 | 第24-28页 |
第二章 韩国江陵端午祭 | 第28-38页 |
第一节 韩国江陵端午祭及其起源 | 第28-29页 |
一、江陵的文化概况 | 第28页 |
二、江陵端午祭的历史渊源 | 第28-29页 |
第二节 韩国江陵端午祭习俗 | 第29-33页 |
一、民俗戏及游戏 | 第30-31页 |
二、乱场(集市) | 第31页 |
三、饮食 | 第31-33页 |
第三节 祭祀活动:江陵端午祭的特点 | 第33-38页 |
一、祭祀日程 | 第33-36页 |
二、巫俗祭仪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中韩两个节日差异比较 | 第38-45页 |
第一节 两国端午节起源的差异 | 第38-40页 |
一、中国端午节的渊源的传说 | 第38-39页 |
二、韩国端午祭的渊源的传说 | 第39-40页 |
第二节 两国端午节习俗的差异 | 第40-42页 |
一、中国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 第40-41页 |
二、韩国端午祭的主要习俗 | 第41-42页 |
第三节 两国端午节文化内涵的差异 | 第42-45页 |
一、中国端午之民族精神 | 第42-43页 |
二、韩国端午之宗教信仰 | 第43-45页 |
第四章 韩国端午祭的成功申遗给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 第45-58页 |
第一节 我国端午节保护现状及问题 | 第45-47页 |
一、端午节保护现状 | 第45-46页 |
二、端午节保护面临的问题 | 第46-47页 |
第二节 端午祭申遗成功背后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 | 第47-53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高度重视,认识清晰到位 | 第48页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比较完备,保障体系健全 | 第48-50页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全民积极参与 | 第50-51页 |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融合旅游观光,商业运作成熟 | 第51-52页 |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外宣传力度较大,重视国际传播 | 第52-53页 |
第三节 韩国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 第53-58页 |
一、加强立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 第53-54页 |
二、提升国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 第54页 |
三、认真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 | 第54-55页 |
四、尽快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 第55-56页 |
五、各级政府应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 第56页 |
六、与国际接轨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