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7-11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骨缺损与骨组织工程 | 第11-13页 |
1.1.1 应用于引导骨组织再生(GBR)的屏障膜 | 第11-13页 |
1.2 同轴静电纺丝技术概述 | 第13-15页 |
1.2.1 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及其原理 | 第13-15页 |
1.2.2 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 | 第15页 |
1.3 甲状旁腺激素(PTH) | 第15-16页 |
1.4 聚左旋乳酸-聚己内酯(PLCL) | 第16-17页 |
1.5 丝素蛋白(SF) | 第17页 |
1.6 实验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7-19页 |
1.6.1 实验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1.6.2 实验研究的意义 | 第18-19页 |
1.7 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PTH-Fc/SF/PLCL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20-32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所用实验器材 | 第20-21页 |
2.2.1 所用主要试剂与原料 | 第20页 |
2.2.2 所用主要设备与仪器 | 第20-21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1-25页 |
2.3.1 制备再生丝素 | 第21-23页 |
2.3.2 配置壳层溶液 | 第23页 |
2.3.3 制备携载PTH-Fc的PTH-Fc/SF/PLCL三维纳米纤维屏障膜 | 第23页 |
2.3.4 PTH-Fc/SF/PLCL三维纳米纤维屏障膜的表征 | 第23-24页 |
2.3.4.1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观察 | 第23页 |
2.3.4.2 透射电子显微镜镜(TEM)观察 | 第23-24页 |
2.3.4.3 X射线衍射检测分析(X-rayDiffraction,XRD) | 第24页 |
2.3.4.4 接触角(Contactangle,CA)检测 | 第24页 |
2.3.4.5 拉伸强度测试(Tensilestrengthtests) | 第24页 |
2.3.5 体外释药行为检测 | 第24-25页 |
2.3.6 体外降解性能实验 | 第25页 |
2.3.7 统计学分析 | 第25页 |
2.4 结果 | 第25-30页 |
2.4.1 性能表征结果的分析 | 第25-28页 |
2.4.1.1 PTH-Fc/SF/PLCL三维纳米纤维屏障膜表面形貌分析 | 第25-26页 |
2.4.1.2 透射电镜结果分析 | 第26页 |
2.4.1.3 X射线衍射检测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2.4.1.4 接触角测试结果 | 第27-28页 |
2.4.1.5 机械力学性能检测结果 | 第28页 |
2.4.2 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 第28-29页 |
2.4.3 体外降解结果 | 第29-30页 |
2.5 讨论 | 第30-31页 |
2.6 本部分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部分 屏障膜的体外实验研究 | 第32-41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所用实验器材 | 第32-33页 |
3.2.1 所用主要试剂与原料 | 第32-33页 |
3.2.2 所用主要设备与仪器 | 第3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3-38页 |
3.3.1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与培养 | 第33-34页 |
3.3.2 PTH-Fc/SF/PLCL纳米纤维膜细胞相容性研究 | 第34-36页 |
3.3.2.1 细胞在膜表面的形态观察 | 第35页 |
3.3.2.2 膜细胞毒性检测 | 第35-36页 |
3.3.3 细胞体外成骨性能研究 | 第36-37页 |
3.3.3.1 制备膜浸提液 | 第36页 |
3.3.3.2 茜素红染色检测钙化结节 | 第36-37页 |
3.3.3.3 ALP活性检测 | 第37页 |
3.3.4 统计学分析 | 第37-3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8-40页 |
3.4.1 膜细胞相容性研究 | 第38-39页 |
3.4.1.1 膜表面细胞的生长状况 | 第38页 |
3.4.1.2 膜毒性检测 | 第38-39页 |
3.4.2 膜体外成骨能力检测 | 第39-40页 |
3.5 讨论 | 第40-41页 |
3.5.1 本部分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41-43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41页 |
4.2 研究展望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临床病例 | 第5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