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页 |
·研究方法与理论路径 | 第13-15页 |
2 山西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法治化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与提出 | 第15-16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 第16-17页 |
·关于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17-18页 |
·山西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概念与内容 | 第18-21页 |
·山西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概念 | 第18页 |
·山西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具体内容 | 第18-21页 |
3 山西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法治化的现实基础 | 第21-25页 |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 第21-22页 |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5页 |
·煤炭资源利用率低 | 第22页 |
·环境污染极为严重 | 第22-23页 |
·监督管理体系不够科学严密 | 第23页 |
·煤矿生产事故频频发生 | 第23页 |
·人才短缺智力支持不足 | 第23-25页 |
4 山西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法治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第25-29页 |
·山西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法治化的可行性 | 第25-27页 |
·山西省相关立法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实践基础 | 第25-26页 |
·依法治国战略的大力推行提供了制度保证 | 第26页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提供了思想保证 | 第26-27页 |
·山西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法治化的必要性 | 第27-29页 |
·法治化是山西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 | 第27页 |
·法治化是山西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 | 第27-28页 |
·法治化是山西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应有之意 | 第28-29页 |
5 山西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法治化的主要障碍 | 第29-41页 |
·执法依据不够完善 | 第29-33页 |
·立法理念未能够与时俱进 | 第30-31页 |
·未能够突显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 第31页 |
·现行的煤炭资源相关立法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 | 第31-32页 |
·现行的煤炭资源法律体系结构不够合理 | 第32-33页 |
·执法主体不够"合格" | 第33-37页 |
·相关煤炭资源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 第33-34页 |
·相关煤炭执法机构尚不健全 | 第34-35页 |
·相关煤炭资源执法不够严格 | 第35页 |
·执法过程中的腐败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 第35-36页 |
·地方保护主义长期干预煤炭执法 | 第36页 |
·煤炭执法部门缺乏与公众的有效沟通 | 第36-37页 |
·执法对象不够"配合" | 第37-41页 |
·公众的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意识偏低 | 第37-38页 |
·守法的主体片面指向群众 | 第38-39页 |
·守法的内容片面指向义务 | 第39-41页 |
6 山西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法治化的法律对策 | 第41-49页 |
·从执法依据方面入手 | 第41-42页 |
·尽快修订《煤炭法》与《矿产资源法》 | 第41页 |
·加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法律的强制力 | 第41-42页 |
·从执法主体方面入手 | 第42-44页 |
·努力提高执法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 第42-43页 |
·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煤炭资源执法责任制度 | 第43-44页 |
·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煤炭执法监督机制 | 第44页 |
·从执法对象方面入手 | 第44-46页 |
·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法律意识 | 第44-45页 |
·促进并保障公民积极参与煤炭资源执法工作 | 第45-46页 |
·从执法理念入手 | 第46-49页 |
·使执法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 | 第46页 |
·使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 | 第46-49页 |
7 结论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