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0-23页 |
| 1.1 我国地下水资源利用及污染情况 | 第10-13页 |
| 1.1.1 地下水资源利用情况 | 第10页 |
| 1.1.2 地下水资源污染情况 | 第10页 |
| 1.1.3 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 第10-13页 |
| 1.2 傍河地下取水概述 | 第13页 |
| 1.3 地下水污染处理技术 | 第13-20页 |
| 1.3.1 异位地下水处理技术 | 第14-15页 |
| 1.3.2 原位地下水处理技术 | 第15-20页 |
| 1.4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1.5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 1.6 研究方案 | 第21-22页 |
| 1.7 研究的创新性 | 第22-23页 |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32页 |
| 2.1 批量实验 | 第23-25页 |
| 2.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3-24页 |
| 2.1.2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 2.2 小型柱实验 | 第25-26页 |
| 2.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5页 |
| 2.2.2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 2.3 铁-炭-沸石组合填料的小型中试实验 | 第26-28页 |
| 2.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7页 |
| 2.3.2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 2.4 实验指标检测方法 | 第28-32页 |
| 2.4.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8-29页 |
| 2.4.2 氨氮检测方法 | 第29-30页 |
| 2.4.3 六价铬检测方法 | 第30页 |
| 2.4.4 COD检测方法 | 第30-31页 |
| 2.4.5 pH值检测 | 第31页 |
| 2.4.6 SEM及EDS分析 | 第31-32页 |
| 3 批量实验与柱实验结果分析 | 第32-48页 |
| 3.1 批量实验结果分析 | 第32-39页 |
| 3.1.1 单一反应填料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 第32-35页 |
| 3.1.2 组合反应填料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 第35-39页 |
| 3.1.3 批量实验小结 | 第39页 |
| 3.2 柱实验结果分析 | 第39-48页 |
| 3.2.1 柱实验对六价铬的处理效果 | 第40-41页 |
| 3.2.2 柱实验对氨氮的处理效果 | 第41-42页 |
| 3.2.3 柱实验对COD的处理效果 | 第42-43页 |
| 3.2.4 柱实验pH值变化情况 | 第43-46页 |
| 3.2.5 柱实验小结 | 第46-48页 |
| 4 小型中试实验结果分析 | 第48-68页 |
| 4.1 小型中试实验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 第48-55页 |
| 4.1.1 小型中试实验对六价铬的去除效果 | 第48-50页 |
| 4.1.2 小型中试实验对氨氮的处理效果 | 第50-52页 |
| 4.1.3 小型中试实验对COD的处理效果 | 第52-53页 |
| 4.1.4 小型中试实验pH值变化情况 | 第53-55页 |
| 4.2 反应填料SEM及EDS扫描结果与反应机理分析 | 第55-67页 |
| 4.2.1 铁粉填料反应前后SEM及EDS扫描结果 | 第55-59页 |
| 4.2.2 活性炭填料反应前后SEM及EDS扫描结果 | 第59-63页 |
| 4.2.3 人造沸石填料反应前后SEM及EDS扫描结果 | 第63-67页 |
| 4.3 小型中试实验小结 | 第67-68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68-70页 |
| 5.1 结论 | 第68-69页 |
| 5.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