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国内外输电线路铁塔中高强钢的应用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外高强钢的研究情况 | 第12-1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2 一端偏心连接的Q460高强角钢子结构理论分析 | 第18-32页 |
| ·引言 | 第18-19页 |
| ·等边单角钢一端偏心受压杆件的整体稳定 | 第19-24页 |
| ·弹性弯扭屈曲 | 第19-24页 |
| ·弹塑性屈曲 | 第24页 |
| ·整体稳定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8页 |
| ·构件几何缺陷的影响 | 第24-25页 |
| ·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25-26页 |
| ·端部约束条件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几何非线性的影响 | 第27页 |
| ·几种缺陷的综合影响—极限承载力理论 | 第27-28页 |
| ·等边角钢一端偏心构件整体稳定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设计规范 | 第28-32页 |
| ·《美国输电铁塔设计导则》(ASCE10-1997) | 第28-30页 |
| ·我国设计规范 | 第30-32页 |
| 3 一端偏心连接的Q460高强角钢子结构试验研究 | 第32-47页 |
| ·概述 | 第32页 |
| ·材性试验 | 第32页 |
| ·试验内容及目的 | 第32-33页 |
| ·试件概况 | 第33-34页 |
| ·试验方案 | 第34-36页 |
| ·试验装置 | 第34-35页 |
| ·测点布置 | 第35页 |
| ·加载准备 | 第35-36页 |
| ·加载方案 | 第36页 |
| ·试验现象及分析 | 第36-40页 |
| ·ZEC12510-45子结构 | 第36-38页 |
| ·ZEC12510-60子结构 | 第38-40页 |
|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40-46页 |
| ·试验值与规范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40页 |
| ·子结构试验与单压杆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40-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4 一端偏心连接的Q460高强角钢子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47-71页 |
| ·概述 | 第47页 |
| ·非线性分析 | 第47-52页 |
| ·非线性分析的特点 | 第47-50页 |
| ·几何非线性 | 第50页 |
| ·材料非线性与本构关系 | 第50-52页 |
| ·屈曲分析 | 第52-54页 |
| ·特征值屈曲分析 | 第53页 |
| ·非线性屈曲分析 | 第53-54页 |
| ·子结构有限元分析过程 | 第54-62页 |
|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54-55页 |
| ·定义材料属性 | 第55-56页 |
| ·几何建模 | 第56-57页 |
| ·网格划分 | 第57-58页 |
| ·约束及荷载的施加 | 第58-59页 |
| ·特征值屈曲分析 | 第59-60页 |
| ·施加初始缺陷 | 第60-61页 |
| ·求解极限荷载 | 第61页 |
| ·后处理 | 第61-62页 |
| ·子结构有限元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 ·极限荷载分析 | 第62-63页 |
| ·变形及应力分析 | 第63-65页 |
| ·子结构与单压杆有限元分析结果比较 | 第65-69页 |
| ·单压杆有限元分析简介 | 第65页 |
| ·极限荷载比较 | 第65-66页 |
| ·变形及应力结果比较 | 第66-69页 |
| ·残余应力对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影响 | 第69-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5 对规范的修正建议 | 第71-75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附录 | 第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1页 |
| 参与科研项目 | 第81页 |
| 研究生期间主要获奖情况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