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新型咪唑离子液体手性固定相和不对称双侧链类肽手性固定相的合成及评价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27页
    1.1 手性及手性拆分的意义第10页
    1.2 单构型手性化合物的获得的方法第10-12页
    1.3 手性固定相的分类第12-26页
        1.3.1 大环抗生素类手性固定相第13-14页
        1.3.2 环糊精类手性固定相第14-16页
        1.3.3 蛋白质型手性固定相第16-17页
        1.3.4 多糖手性固定相第17-19页
        1.3.5 冠醚型手性固定相第19-21页
        1.3.6 Pirkle型手性固定相第21-22页
        1.3.7 离子液体型手性固定相第22-26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第26-27页
第2章 新型咪唑离子液体手性固定相的合成第27-47页
    2.1 前言第27-28页
    2.2 关键中间体的合成第28-31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28-29页
        2.2.2 关键中间体的合成路线第29-30页
        2.2.3 关键中间体的合成第30-31页
    2.3 光学纯手性关键中间体的手性拆分第31-41页
        2.3.1 色谱柱的选择第31-34页
        2.3.2 流动相的优化第34-36页
        2.3.3 载样量的考察第36-37页
        2.3.4 光学纯手性关键中间体的制备第37-40页
        2.3.5 关键手性中间体的旋光性第40-41页
    2.4 固定相的合成与制备第41-45页
        2.4.1 仪器与试剂第41页
        2.4.2 固定相的合成路线第41-42页
        2.4.3 手性选择剂的合成与数据标准第42-45页
        2.4.4 巯丙基硅胶的合成第45页
        2.4.5 手性固定相CSP 2-1~CSP 2-7的制备与数据表征第45页
        2.4.6 手性色谱柱的装填第45页
    2.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3章 新型咪唑离子液体手性固定相的评价第47-62页
    3.1 前言第47页
    3.2 实验仪器、试剂及参数第47-4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8-61页
        3.3.1 固定相结构对手性选择性的影响第48-53页
        3.3.2 流动相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第53-54页
        3.3.3 极性有机流动相下甲醇比例影响第54-56页
        3.3.4 流动相中盐浓度的考察第56-58页
        3.3.5 流动相中酸碱比例的考察第58-59页
        3.3.6 流动相中酸种类的考察第59-60页
        3.3.7 手性分离机理的讨论第60-61页
    3.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4章 不对称双侧链类肽手性固定相的合成及评价第62-79页
    4.1 前言第62-63页
    4.2 手性固定相的制备第63-67页
        4.2.1 仪器与试剂第63-64页
        4.2.2 手性固定相CSP 4-1~CSP 4-6的合成路线第64页
        4.2.3 手性选择剂的合成第64-67页
        4.2.4 巯基硅胶的合成第67页
        4.2.5 手性固定相CSP 4-1~CSP 4-6的制备第67页
        4.2.6 手性色谱柱的装填第67页
    4.3 手性固定相的评价第67-68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8-78页
        4.4.1 单侧链取代的CSP 4-1和双侧链取代的CSP 4-6的比较第68-70页
        4.4.2 双取代手性侧链结构的影响第70-74页
        4.4.3 流动相种类及组成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第74-76页
        4.4.4 温度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第76-78页
    4.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9页
致谢第89-90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专利第90-91页
附录Ⅰ第91-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配稳定剂对尼龙6抗老化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