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 目录 | 第6-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第一章 国会委员会主席资历制度的产生 | 第9-19页 |
| 一、国会委员会的产生及初步发展 | 第9-13页 |
| (一) 国会委员会产生的原因 | 第9-11页 |
| (二) 委员会制度发展的历程 | 第11-13页 |
| (三) 委员会制度的特点 | 第13页 |
| 二、委员会“领主”的权力 | 第13-15页 |
| 三、由“忠诚制”到“资历制” | 第15-19页 |
| 第二章 二十世纪70年代国会针对资历制度的改革 | 第19-25页 |
| 一、国会70年代改革的原因 | 第19-21页 |
| 二、70年代国会改革:竞争与妥协并存 | 第21-23页 |
| (一) 70年以前的改革方案 | 第21页 |
| (二) 汉森方案和博林方案(1970—1974) | 第21-22页 |
| (三) 奥贝方案(1977)和帕特森方案(1979-1980) | 第22-23页 |
| (四) 斯蒂文方案(1977) | 第23页 |
| 三、国会民主化的出现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资历制度改革的评价 | 第25-31页 |
| 一、资历制度改革失利的表现 | 第25-26页 |
| 二、资历制度何以长期存在 | 第26-27页 |
| 三、资历制度改革对国会发展的影响 | 第27-29页 |
| (一) 积极方面 | 第27-28页 |
| (二) 消极方面 | 第28-29页 |
| 四、20世纪90年代国会议员资历制度的发展状况 | 第29-31页 |
| 结语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 后记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