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热学论文

藏北水热活动的地质背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1-16页
    1.1 选题依据第11页
    1.2 研究区范围第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4 研究思路及具体工作第13-15页
        1.4.1 研究思路第13页
        1.4.2 具体工作第13-15页
    1.5 小结第15-16页
2 西藏水热活动概述第16-23页
    2.1 水热显示类型第17-19页
        2.1.1 水热爆炸第17-18页
        2.1.2 间歇喷泉第18-19页
        2.1.3 其他水热显示类型第19页
    2.2 水热活动的分布第19页
    2.3 水热活动的影响因素第19-21页
        2.3.1 构造活动的控制作用第19-20页
        2.3.2 新生代岩浆活动与水热活动的关系第20页
        2.3.3 大气降水对水热活动的影响第20-21页
        2.3.4 湖泊对水热系统的补给第21页
        2.3.5 地形地貌的影响第21页
    2.4 小结第21-23页
3 地质构造特征第23-32页
    3.1 区域地质概况第23-26页
        3.1.1 概述第23-24页
        3.1.2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第24-25页
        3.1.3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第25-26页
    3.2 活动构造第26页
    3.3 活动构造与地震的关系第26-28页
    3.4 活动构造与湖泊的关系第28-30页
        3.4.1 构造湖概念第28-29页
        3.4.2 研究区的湖泊第29-30页
    3.5 活动构造与水热活动的关系第30-31页
    3.6 小结第31-32页
4 地球物理背景第32-43页
    4.1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研究程度第32-37页
        4.1.1 深地震测深剖面第32-33页
        4.1.2 近垂直反射地震剖面第33页
        4.1.3 宽频带地震观测第33-34页
        4.1.4 大地电磁测深第34-36页
        4.1.5 深部重力与磁力测量第36页
        4.1.6 大地热流研究第36-37页
    4.2 高原地壳中存在部分熔融层第37-39页
    4.3 水热系统的热源机制第39-42页
        4.3.1 水热系统的热源问题第39-40页
        4.3.2 部分熔融层对水热系统的热源贡献第40-42页
    4.4 小结第42-43页
5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第43-54页
    5.1 温泉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第43-46页
        5.1.1 气体样品的采集第43页
        5.1.2 气体的化学组成第43-44页
        5.1.3 气体组分来源第44-46页
    5.2 泉水的地球化学特征第46-48页
        5.2.1 泉水样品的采集第46页
        5.2.2 泉水的化学类型第46-48页
    5.3 热储温度、深度、温泉水年龄与补给来源第48-53页
        5.3.1 主要地热温标方法和应用条件第48-50页
        5.3.2 研究区温泉的热储温度第50-51页
        5.3.3 热储深度第51-52页
        5.3.4 温泉水年龄第52-53页
        5.3.5 温泉水补给来源第53页
    5.4 小结第53-54页
6 泉华第54-58页
    6.1 泉华的类型第54页
    6.2 水热活动的时代第54-57页
        6.2.1 测年原理第55页
        6.2.2 年龄测定结果第55-56页
        6.2.3 研究区的泉华第56-57页
    6.3 小结第57-58页
7 结论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个人简历第67-68页
附表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波促进紫外线吸收剂对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的合成研究
下一篇:怒江河谷潞江段土壤特征与生态地质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