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15-19页 |
1.1.1 增强现实技术 | 第15-17页 |
1.1.2 光照渲染及补偿技术 | 第17-19页 |
1.2 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1.2.1 本文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2.2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 第19-20页 |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0-21页 |
2. 虚实纹理贴合 | 第21-34页 |
2.1 虚实纹理贴合技术概念及原理 | 第21-22页 |
2.2 摄像机-投影仪系统标定 | 第22-27页 |
2.2.1 标定概念 | 第22-23页 |
2.2.2 摄像机标定 | 第23-26页 |
2.2.3 投影仪标定 | 第26-27页 |
2.3 物体建模 | 第27-31页 |
2.3.1 结构光技术 | 第27-30页 |
2.3.2 投影仪外参获取及物体建模 | 第30-31页 |
2.4 虚实纹理贴合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模型识别与光照渲染 | 第34-45页 |
3.1 概述 | 第34页 |
3.2 模型识别的目的与方法 | 第34-35页 |
3.2.1 模型识别的目的 | 第34-35页 |
3.2.2 模型识别的方法 | 第35页 |
3.3 光照渲染 | 第35-37页 |
3.4 局部光照模型. | 第37-39页 |
3.4.1 Lambert 模型(漫反射) | 第38页 |
3.4.2 Phong 模型(镜面反射) | 第38页 |
3.4.3 Blinn-Phong 光照模型(修正镜面光) | 第38-39页 |
3.5 全局光照模型 | 第39-43页 |
3.5.1 光线跟踪算法 | 第40-41页 |
3.5.2 辐射度算法 | 第41-43页 |
3.6 渲染效果 | 第43-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增强现实中的光照补偿 | 第45-54页 |
4.1 概述 | 第45-46页 |
4.2 反向辐射度 | 第46-47页 |
4.3 受限的优化问题 | 第47-52页 |
4.3.1 问题概述 | 第47-48页 |
4.3.2 YPbPr 颜色空间 | 第48页 |
4.3.3 差异模型 | 第48-50页 |
4.3.4 最优化求解 | 第50-51页 |
4.3.5 二次规划问题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66页 |
5.1 实验环境 | 第54-55页 |
5.2 系统设计与流程 | 第55-56页 |
5.2.1 软件系统设计 | 第55页 |
5.2.2 系统工作流程 | 第55-56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65页 |
5.3.1 照相机内参标定 | 第56-58页 |
5.3.2 投影仪内参标定 | 第58-59页 |
5.3.3 投影仪外参标定及三维建模 | 第59-60页 |
5.3.4 光照渲染效果 | 第60页 |
5.3.5 光照补偿效果 | 第60-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本文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66-67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