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6-14页 |
1.1 吡嗪-2,3,5,6-四甲酸的研究现状 | 第6-9页 |
1.2 4,4′-联吡啶配体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 选题依据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吡嗪-2,3,5,6-四甲酸、4,4′-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 第14-45页 |
2.1 配合物{[Cu_3(pztc)_2(Hbpy)_2(bpy)(H_20)_6]·6.5H_20}_n(1)合成、结构及性质 | 第14-22页 |
2.1.1 配合物{[Cu_3(pztc)_2(Hbpy)_2(bpy)(H_20)_6]·6.5H_20}_n(1)的合成 | 第14页 |
2.1.2 配合物{[Cu_3(pztc)_2(Hbpy)_2(bpy)(H_20)_6]·6.5H_20}_n(1)的晶体结构 | 第14-20页 |
2.1.3 配合物{[Cu_3(pztc)_2(Hbpy)_2(bpy)(H_20)_6]·6.5H_20}_n(1)的表征 | 第20-22页 |
2.1.4 结果与讨论 | 第22页 |
2.2 配合物{[ZN_3(pztc)_2(bpy)(Hbpy)_2(H20)4]·7H_20}_n (2)合成、结构及性质 | 第22-30页 |
2.2.1 配合物{[ZN_3(pztc)_2(bpy)(Hbpy)_2(H20)4]·7H_20}_n (2)的合成 | 第22页 |
2.2.2 配合物{[ZN_3(pztc)_2(bpy)(Hbpy)_2(H20)4]·7H_20}_n (2)的晶体结构 | 第22-29页 |
2.2.3 配合物{[ZN_3(pztc)_2(bpy)(Hbpy2(H20)4]·7H_20}_n(2)的性质 | 第29-30页 |
2.2.4 结果与讨论 | 第30页 |
2.3 配合物{Ag_4(bpy)4(pztc)}n(3)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 第30-36页 |
2.3.1 配合物{Ag_4(bpy)4(pztc)}n(3)的合成 | 第30-31页 |
2.3.2 配合物{Ag_4(4,4′-bpy)4(pztc)}n (3)的晶体结构 | 第31-34页 |
2.3.3 配合物{Ag_4(4,4′-bpy)4(pztc)}n (3)的性质 | 第34-35页 |
2.3.4 结果与讨论 | 第35-36页 |
2.4 配合物{Ag_2(bpy)_(1.5)(pztc)_(0.5)}_n(4)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 第36-45页 |
2.4.1 配合物{Ag_2(bpy)_(1.5)(pztc)_(0.5)}_n(4)的合成 | 第36页 |
2.4.2 配合物{Ag_2(bpy)_(1.5)(pztc)_(0.5)}_n(4)的晶体结构 | 第36-42页 |
2.4.3 配合物{Ag_2(bpy)_(1.5)(pztc)_(0.5)}_n(4)的性质 | 第42-44页 |
2.4.4 结果与讨论 | 第44-45页 |
第三章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仪器和测试方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