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4-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53页 |
1.1 富勒烯及其生物活性 | 第9-21页 |
1.1.1 由C_(60)物理化学性质引起的ROS 生成和淬灭 | 第9-11页 |
1.1.2 C_(60)在水溶液中产生和淬灭ROS | 第11-12页 |
1.1.3 水溶性C_(60)衍生物 | 第12-15页 |
1.1.4 表面活性剂修饰的C_(60) | 第15-16页 |
1.1.5 溶剂交换法制备水溶性C_(60) | 第16页 |
1.1.6 溶于水中的纯C_(60) | 第16-17页 |
1.1.7 与ROS 相关的C_(60)的生物活性 | 第17页 |
1.1.8 毒性 | 第17-18页 |
1.1.9 抗癌和抗微生物活性 | 第18-19页 |
1.1.10 抗氧化和细胞保护 | 第19-20页 |
1.1.11 免疫调节及其他应用 | 第20-21页 |
1.2 GPX 及其人工模拟 | 第21-32页 |
1.2.1 天然GPx | 第21页 |
1.2.2 GPx 的催化机制 | 第21-22页 |
1.2.3 GPx 人工酶 | 第22-32页 |
1.3 环糊精的分子识别 | 第32-34页 |
1.4 论文立论依据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53页 |
第二章 温度响应的C_(60)超分子复合物的构建 | 第53-73页 |
2.1 序言 | 第53-54页 |
2.2 温度响应的C_(60) 超分子复合物的制备 | 第54-58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55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55-58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67页 |
2.3.1 P(NIPAM-co-CD)的温敏性质 | 第58-59页 |
2.3.2 超分子复合物的表征 | 第59-62页 |
2.3.3 Fenton 反应中淬灭羟基自由基的能力 | 第62-66页 |
2.3.4 复合物对Rh-B 的包结与释放 | 第66-6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第三章 两亲性C_(60)衍生物的自组装 | 第73-83页 |
3.1 序言 | 第73-74页 |
3.2 两亲性C_(60) 衍生物的自组装 | 第74-76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74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74页 |
3.2.3 六位单碲桥联环糊精的制备 | 第74-75页 |
3.2.4 Tetra-Ad-C_(60)的合成 | 第75页 |
3.2.5 Tetra-Ad-C_(60)聚集体水溶液的制备 | 第75页 |
3.2.6 Fenton 反应中自由基的清除 | 第75页 |
3.2.7 Tetra-Ad-C_(60)囊泡与6-Te-diCD 的自组装 | 第75-76页 |
3.2.8 复合物形貌的表征 | 第7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6-81页 |
3.3.1 Tetra-Ad-C_(60)单体形貌的表征 | 第76-78页 |
3.3.2 Fenton 反应中羟基自由基淬灭 | 第78页 |
3.3.3 桥联环糊精对形貌的影响 | 第78-8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第四章 C_(60)衍生物的超分子组装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83-103页 |
4.1 序言 | 第83-8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4-89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84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84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84-89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9-100页 |
4.3.1 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89-94页 |
4.3.2 GPx 催化活性 | 第94-97页 |
4.3.3 羟基自由基的淬灭 | 第97-98页 |
4.3.4 对损伤线粒体膨胀度的影响及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 | 第98-10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结论 | 第103-105页 |
作者简历 | 第105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109页 |
中文摘要 | 第109-111页 |
ABSTRACT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