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宁波银行跨区域经营策略研究--以苏州分行为样本的分析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页
    1.4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5 创新和不足之处第13-14页
        1.5.1 创新之处第13页
        1.5.2 不足之处第13-14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4-21页
    2.1 理论基础分析第14-17页
        2.1.1 利润最大化理论第14-15页
        2.1.2 规模经济理论第15-16页
        2.1.3 “发展极”理论第16-17页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7-21页
        2.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8-19页
        2.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9-20页
        2.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第20-21页
第三章 我国城商行与宁波银行跨区域经营概况第21-34页
    3.1 我国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发展历程及现状第21-23页
        3.1.1 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发展历程第22页
        3.1.2 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现状情况第22-23页
    3.2 我国城商行跨区域经营主要模式第23-25页
        3.2.1 通过新建分支机构进行跨区域经营的模式第24页
        3.2.2 资产重组模式第24-25页
        3.2.3 收购其他网点模式第25页
    3.3 我国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作用第25-26页
        3.3.1 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第25页
        3.3.2 有利于进行风险控制第25-26页
        3.3.3 有利于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第26页
    3.4 我国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取得的业绩成效第26-29页
        3.4.1 扩张速度快且势头明显第26-27页
        3.4.2 整体资产负债增长持续,占比份额不断提高第27-28页
        3.4.3 异地分行资产规模不断增大,占比显著提升第28页
        3.4.4 异地分行贡献不断加大,贷款占比逐渐增加第28页
        3.4.5 盈利初见效果,显著显效仍需时日第28-29页
    3.5 宁波银行跨区域经营情况历程第29-34页
        3.5.1 宁波银行基本情况概述第29-30页
        3.5.2 宁波银行跨区域经营情况第30页
        3.5.3 宁波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动因第30-34页
第四章 宁波银行跨区域经营战略的 SWOT 分析第34-46页
    4.1 SWOT 方法介绍第34页
    4.2 选择苏州分行作为样本的原因第34-37页
        4.2.1 宁波银行苏州分行经营业绩突出第34-37页
        4.2.2 苏州分行所处地域是宁波银行重点发展区域第37页
    4.3 以苏州分行为样本的宁波银行跨区域经营 SWOT 分析第37-46页
        4.3.1 宁波银行跨区域经营的优势第37-40页
        4.3.2 宁波银行跨区域经营的机遇第40-42页
        4.3.3 宁波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劣势第42-43页
        4.3.4 宁波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威胁第43-46页
第五章 宁波银行跨区域经营战略对策建议第46-54页
    5.1 “扬长”策略第46-48页
        5.1.1 以公司业务为先导和主导,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优势第46-47页
        5.1.2 优先选择长三角区域跨区发展,发挥地域优势第47页
        5.1.3 不断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发挥产品优势第47页
        5.1.4 不断增加现有区域网点密度,抓住规模扩张机遇第47-48页
    5.2 “避短”策略第48-54页
        5.2.1 要充分发挥总分支联动的协同作用,加强总行对分行的有效管控第48-49页
        5.2.2 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两轮驱动,改善业务结构第49页
        5.2.3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强化基础客群建设第49-50页
        5.2.4 建立分层的人才培养体系,落实人才发展战略第50-51页
        5.2.5 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第51-52页
        5.2.6 不断提高科技水平,适应信息化发展变化第52-53页
        5.2.7 适应监管与经济形势变化,预调微调战略第53-54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54-56页
    6.1 研究结论第54页
    6.2 研究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现金流量分析的H银行信贷项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