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基于实物期权的企业采用创新技术决策模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第12-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国内外研究的述评第16-17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页
    1.4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第18-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基本框架第19-20页
2 技术创新扩散和实物期权理论概述第20-31页
    2.1 技术创新扩散理论第20-27页
        2.1.1 技术创新扩散内涵第20-21页
        2.1.2 技术创新扩散的基本要素第21-22页
        2.1.3 技术创新扩散的方式第22-24页
        2.1.4 技术创新扩散的动力机制第24页
        2.1.5 技术创新扩散的实物期权特性第24-27页
    2.2 实物期权理论第27-29页
        2.2.1 实物期权概述第27-28页
        2.2.2 实物期权的求解方法第28-29页
        2.2.3 阈值的首次到达理论第29页
    2.3 本文的假设基础第29-31页
3 成本固定时企业模仿创新技术的决策模型第31-42页
    3.1 供给主体垄断创新成果的动力来源第31-32页
    3.2 模仿创新决策模型假设第32-33页
    3.3 模仿创新决策模型的构建第33-36页
        3.3.1 期权的价值第33页
        3.3.2 模仿阈值第33-35页
        3.3.3 模仿阈值的可达性第35-36页
    3.4 模型分析第36-39页
        3.4.1 关键参数分析第36-38页
        3.4.2 分析结果与经济含义第38-39页
    3.5 参数估计与算例第39-42页
        3.5.1 参数的估计第39-40页
        3.5.2 算例第40-42页
4 成本线性时企业引进创新技术的决策模型第42-51页
    4.1 供给主体转让创新成果的动力来源第42页
    4.2 模型的假设第42-43页
    4.3 模型的构建第43-45页
        4.3.1 期权的价值第43-44页
        4.3.2 引进阈值第44-45页
    4.4 模型分析第45-49页
        4.4.1 关键参数分析第45-48页
        4.4.2 结果分析第48-49页
    4.5 参数估计与算例第49-51页
5 成本随机时企业引进创新技术的决策模型第51-59页
    5.1 问题描述与假设第51-52页
    5.2 模型构建第52-55页
        5.2.1 第N个采用者的期权价值第52-53页
        5.2.2 第N-1个采用者的期权价值第53页
        5.2.3 引进阈值的可到达性与平均等待时间第53-55页
    5.3 模型分析第55-57页
        5.3.1 策略分析第55页
        5.3.2 波动性的影响分析第55-56页
        5.3.3 采用者数量的分析第56页
        5.3.4 收益和成本之间的相关性的影响第56-57页
    5.4 参数估计与算例第57-59页
        5.4.1 参数估计第57页
        5.4.2 算例第57-5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6.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第59-60页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投资、公司特质风险与管理者过度自信
下一篇:《少微通鉴》早期版本研究--以宋元时代的文本演变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