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莲子 | 第10-11页 |
1.1.1 莲子的化学成分 | 第10页 |
1.1.2 莲属生物碱 | 第10-11页 |
1.1.3 莲子生物活性 | 第11页 |
1.2 谷物陈化及检测手段 | 第11-14页 |
1.2.1 谷物陈化 | 第11-12页 |
1.2.2 莲子陈化 | 第12页 |
1.2.3 常用检测手段 | 第12-14页 |
1.3 新型质谱分析方法 | 第14-19页 |
1.3.1 质谱技术的概述 | 第14-15页 |
1.3.2 直接离子化技术 | 第15-17页 |
1.3.3 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SDAPCI)技术 | 第17-18页 |
1.3.4 电喷雾萃取电离(EESI)技术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课题来源、背景和意义 | 第19-20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法评价莲子的新陈度 | 第21-33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 | 第21-22页 |
2.3 材料和方法 | 第22-24页 |
2.3.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3.2 仪器与试剂 | 第23页 |
2.3.3 质谱分析 | 第23-24页 |
2.3.4 BP-ANN模型 | 第24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2.4.1 负离子模式下莲子的SDAPCI-MS分析 | 第24-25页 |
2.4.2 正离子模式下莲子的SDAPCI-MS分析 | 第25-26页 |
2.4.3 主成分的提取 | 第26-27页 |
2.4.4 负离子模式下BP-ANN模型判别 | 第27-29页 |
2.4.5 正离子模式下新鲜莲子与陈年莲子的分类识别 | 第29-31页 |
2.4.6 分析速度与稳定性 | 第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法检测莲子的醇提物 | 第33-43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33页 |
3.2.2 莲子醇溶液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3 EESI-MS实验参数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3.3.1 EESI-MS质谱条件优化 | 第34-37页 |
3.3.2 莲子醇提物EESI-MS离子流图 | 第37-38页 |
3.3.3 莲子生物碱EESI-MS串联质谱分析 | 第38-40页 |
3.3.4 不同年份莲子生物碱的差异 | 第40页 |
3.3.5 不同年份莲子醇提物的PCA分析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对莲子水提物的分析 | 第43-52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43页 |
4.2.2 莲子水提物制备 | 第43-44页 |
4.2.3 EESI-MS条件 | 第4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4.3.1 莲子水提物的EESI-MS指纹谱图 | 第44-46页 |
4.3.2 莲子水提物EESI-MS离子流图 | 第46-47页 |
4.3.3 莲子寡糖的EESI-MS串联质谱分析 | 第47-48页 |
4.3.4 不同年份的莲子的主成分分析 | 第48-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结论 | 第52-53页 |
5.2 展望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