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3-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1 人际自立 | 第9-10页 |
1.1.1 人际自立、自立人格及其关系 | 第9页 |
1.1.2 人际自立的测量工具 | 第9-10页 |
1.2 注意偏向 | 第10-11页 |
1.2.1 注意偏向及主要研究范式 | 第10-11页 |
1.2.2 人格因素与注意偏向的关系 | 第11页 |
1.3 人际自立与注意偏向 | 第11-12页 |
1.4 应激条件下注意偏向的改变 | 第12-14页 |
2 问题提出 | 第14-15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2.2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3 实验1 | 第15-24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3.1.1 被试筛选 | 第15页 |
3.1.2 实验材料 | 第15-16页 |
3.1.3 实验设计 | 第16页 |
3.1.4 实验程序 | 第16-17页 |
3.2 研究结果 | 第17-23页 |
3.2.1 无应激状态下高、低人际自立个体注意偏向 | 第19-21页 |
3.2.2 应激状态下高、低人际自立个体注意偏向 | 第21-23页 |
3.3 实验1讨论 | 第23-24页 |
4 实验2 | 第24-29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4.1.1 被试筛选 | 第24页 |
4.1.2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4.1.3 实验设计 | 第24页 |
4.1.4 实验程序 | 第24-25页 |
4.2 研究结果 | 第25-28页 |
4.2.1 无应激状态下高、低人际自立个体注意偏向 | 第26-27页 |
4.2.2 应激状态下高、低人际自立个体注意偏向 | 第27-28页 |
4.3 实验2讨论 | 第28-29页 |
5 总的讨论及结论 | 第29-31页 |
5.1 对把应激引入注意偏向研究意义的说明 | 第29页 |
5.2 反应时基线:中性词 | 第29-30页 |
5.3 结论 | 第30-31页 |
6 研究不足及建议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7页 |
附录 | 第37-41页 |
1 筛选被试所用的量表(指导语、人口统计信息及部分量表项目) | 第37-38页 |
2 实验中所用词语 | 第38-39页 |
3 实验中所用情绪状态评定问卷 | 第39-40页 |
4. 实验中写作任务所用材料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在校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