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注流量体外循环对脑氧代谢和乙状窦内压的影响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英文縮略词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20页 |
2.1 主要药品 | 第15页 |
2.2 主要仪器 | 第15-16页 |
2.3 主要材料 | 第16-17页 |
2.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7-20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0-35页 |
3.1 一般资料 | 第20-21页 |
3.2 术中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 | 第21-22页 |
3.3 颈内静脉逆行置管至乙状窦距离统计结果 | 第22页 |
3.4 术中各时间点动脉血气分析 | 第22-23页 |
3.5 术中各时间点乙状窦血气分析 | 第23-25页 |
3.6 术中各时间点脑氧代谢 | 第25-27页 |
3.7 术中各时间点动静脉S100β蛋白的比较 | 第27-28页 |
3.8 三组MAP与SSP的比较 | 第28-31页 |
3.9 SSP与MAP的线性关系 | 第31-3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5-43页 |
4.1 病例选择和研究条件的控制 | 第35页 |
4.2 颈内静脉逆行置管的方法及定位 | 第35-36页 |
4.3 CPB期间灌注量的选择 | 第36-37页 |
4.4 体外循环灌注流量对血气的影响 | 第37-38页 |
4.5 体外循环灌注量对脑氧代谢的影响 | 第38-39页 |
4.6 体外循环灌注流量对S100β蛋白的影响 | 第39-40页 |
4.7 SSP与ICP的关系 | 第40页 |
4.8 体外循环灌注流量对SSP的影响 | 第40-41页 |
4.9 体外循环灌注流量对MAP的影响 | 第41-42页 |
4.10 体外循环期间SSP与MAP的相关性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
综述 | 第50-64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