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保护研究--以环县道情皮影为例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第一节 本选题的提出和确定 | 第13-17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 第13-15页 |
二、文化空间研究的迫切性 | 第15-16页 |
三、环县道情皮影艺术的挑战及对文化空间的高度依赖 | 第16-17页 |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空间的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二、文化空间的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第三节 关于本研究若干问题的说明 | 第23-25页 |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3页 |
二、文化空间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文化空间的理论 | 第25-34页 |
第一节 概念的提出和表述 | 第25-27页 |
一、概念提出的历程 | 第25-26页 |
二、不同的表述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文化空间的解读 | 第27-31页 |
一、文化空间的内涵 | 第27-28页 |
二、文化空间的特性 | 第28-29页 |
三、文化空间与文化景观 | 第29-30页 |
四、文化空间与传统节日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文化空间的保护理念 | 第31-34页 |
一、分级保护的理念 | 第31-32页 |
二、旅游化生存的利弊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环县道情皮影的探析 | 第34-50页 |
第一节 环县的基本概况 | 第34-36页 |
一、地理位置与环境 | 第34-35页 |
二、居民和经济 | 第35页 |
三、民俗信仰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环县道情皮影的解读 | 第36-43页 |
一、中国影戏的重要一支 | 第38-40页 |
二、高原上的艺术奇葩 | 第40-41页 |
三、承载着多重价值 | 第41页 |
四、传承与挑战 | 第41-43页 |
第三节 环县道情皮影的文化空间解析 | 第43-44页 |
第四节 环县道情皮影保护的建议 | 第44-50页 |
一、现行保护措施的浅析 | 第45-46页 |
二、文化空间保护的类比分析 | 第46-47页 |
三、保护的建议 | 第47-50页 |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保护的研究 | 第50-61页 |
第一节 节庆文化空间 | 第50-53页 |
一、节庆文化空间的主要形式 | 第50-51页 |
二、节庆文化空间的特征分析 | 第51-52页 |
三、节庆文化空间的保护建议 | 第52-53页 |
第二节 风俗文化空间 | 第53-56页 |
一、风俗文化空间的主要形式 | 第53-54页 |
二、风俗文化空间的特征分析 | 第54-55页 |
三、风俗文化空间的保护建议 | 第55-56页 |
第三节 口头文化空间和其它类 | 第56-61页 |
一、口头文化空间的主要形式 | 第57页 |
二、口头文化空间的特征分析 | 第57-58页 |
三、口头文化空间的保护建议 | 第58-61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1-64页 |
附表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