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4页 |
第二章 、微创经皮螺钉固定导向器的构思、设计、模型制作及专利申请 | 第14-24页 |
2.1 构思 | 第14页 |
2.2 绘图、雏形设计、一代模型、二代模型及三代模型的制作 | 第14-15页 |
2.3 经过专利的撰写及多次反复的修改,已申请新型实用专利 | 第15页 |
2.4 专利的申请 | 第15-23页 |
2.4.1 技术领域 | 第15-16页 |
2.4.2 背景技术 | 第16页 |
2.4.3 发明内容 | 第16-18页 |
2.4.4 附图说明 | 第18页 |
2.4.5 具体实施方式 | 第18-19页 |
2.4.6 权利要求 | 第19-23页 |
2.5 专利结果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微创经皮螺钉固定导向器在模型及骨盆标本上的初步研究及应用 | 第24-36页 |
3.1 材料 | 第24页 |
3.2 微创经皮拉力螺钉导向器的设计原理和使用方法 | 第24-25页 |
3.2.1 微创经皮拉力螺钉导向器的设计原理 | 第24页 |
3.2.2 微创经皮拉力螺钉导向器的使用方法 | 第24-25页 |
3.3 实验操作 | 第25-27页 |
3.4 实验评价指标 | 第27-31页 |
3.4.1 肉眼观察 | 第27页 |
3.4.2 X 线检查 | 第27页 |
3.4.3 CT 扫描并维重建 | 第27-28页 |
3.4.4 将 CT 数据以.docm 格式导入 Mimics(10.0.1)中 | 第28-31页 |
3.4.5 作散点图进行分布描述 | 第31页 |
3.5 实验结果 | 第31-34页 |
3.5.1 肉眼观察 | 第31页 |
3.5.2 X 线检查 | 第31-32页 |
3.5.3 CT 扫描并维重建 | 第32页 |
3.5.4 作散点图 | 第32-34页 |
3.6 实验结论 | 第34页 |
Reference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微创经皮螺钉固定导向器在尸体上的初步研究及应用 | 第36-49页 |
4.1 材料 | 第36页 |
4.2 微创经皮拉力螺钉导向器的设计原理和使用方法 | 第36-38页 |
4.2.1 微创经皮拉力螺钉导向器的设计原理 | 第36页 |
4.2.2 微创经皮拉力螺钉导向器的使用方法 | 第36-38页 |
4.3 实验操作 | 第38-39页 |
4.4 评价指标 | 第39-43页 |
4.4.1 X 线检查 | 第39页 |
4.4.2 CT 扫描并维重建 | 第39页 |
4.4.3 将 CT 数据以.docm 格式导入 Mimics(10.0.1)中 | 第39-43页 |
4.4.4 统计学分析作散点图进行分布描述 | 第43页 |
4.5 实验结果 | 第43-45页 |
4.5.1 X 线检查 | 第43页 |
4.5.2 CT 扫描并维重建 | 第43-44页 |
4.5.3 统计软件(STATA 12.0)作散点图 | 第44-45页 |
4.6 实验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综述 | 第49-58页 |
1 导航技术与微创经皮复位 | 第49-50页 |
2 骨盆环损伤的解剖部位与微创经皮复位 | 第50-54页 |
3 总结及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第六章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及专利成果 | 第58-59页 |
第七章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