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4-4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4-3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24-3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与选择 | 第32-39页 |
1.2.1 研究主体的界定:置于国际移民背景下的大陆海外新移民 | 第32-35页 |
1.2.2 迁移行为的聚焦:跨国迁移中的由外向内的回流研究 | 第35-36页 |
1.2.3 回流模式研究个案的选择:兼具新老侨乡特征的浙江 | 第36-37页 |
1.2.4 空间特征研究个案的选择:新移民回流主要集聚地的长三角 | 第37-39页 |
1.3 相关概念、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39-43页 |
1.3.1 相关概念 | 第39-4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1.3.3 数据来源 | 第42-43页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43-47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43-4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44-47页 |
1.5 研究创新 | 第47-49页 |
第二章 国际移民回流的理论回顾与研究进展 | 第49-68页 |
2.1 国际移民回流理论回顾 | 第49-59页 |
2.1.1 新古典经济理论 | 第49-50页 |
2.1.2 新迁移经济理论 | 第50-51页 |
2.1.3 结构主义理论 | 第51-52页 |
2.1.4 跨国主义理论 | 第52-53页 |
2.1.5 社会网络理论 | 第53-54页 |
2.1.6 国际移民回流理论的比较 | 第54-59页 |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59-65页 |
2.2.1 总体把握:研究新方向 | 第59-61页 |
2.2.2 分类梳理:比较性视角 | 第61-65页 |
2.3 研究评述 | 第65-68页 |
第三章 大陆海外新移民回流现状与特征 | 第68-101页 |
3.1 大陆海外新移民回流现状 | 第68-77页 |
3.1.1 回流数量的变动 | 第69-73页 |
3.1.2 回流年代的差异 | 第73-74页 |
3.1.3 回流主要来源国 | 第74-77页 |
3.2 海外回流新移民的人口学特征 | 第77-93页 |
3.2.1 回流新移民性别和年龄结构 | 第78-85页 |
3.2.2 回流新移民的职业特征 | 第85-91页 |
3.2.3 回流人口的迁移选择与分层 | 第91-93页 |
3.3 大陆海外新移民的家庭分类与特征 | 第93-99页 |
3.3.1 跨国家庭 | 第96-97页 |
3.3.2 回流家庭 | 第97-98页 |
3.3.3 纯国外家庭 | 第98-9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四章 大陆海外新移民回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 第101-129页 |
4.1 大陆海外新移民回流意愿的理论分析 | 第101-107页 |
4.1.1 回流意愿的宏观影响因素 | 第102-105页 |
4.1.2 回流意愿的微观影响因素 | 第105-107页 |
4.2 模型构建与指标解释 | 第107-112页 |
4.3 研究方法与主要模型 | 第112-120页 |
4.3.1 研究方法 | 第112-113页 |
4.3.2 相关模型 | 第113-120页 |
4.4 大陆海外新移民回流意愿的影响因素 | 第120-126页 |
4.4.1 微观因素对回流意愿的影响 | 第120-122页 |
4.4.2 宏观因素对回流意愿的影响 | 第122-125页 |
4.4.3 宏观变量因素调整个体特征对回流意愿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26-129页 |
第五章 大陆海外新移民的回流动因及其群体差异 | 第129-157页 |
5.1 回流动因的分类设计 | 第130-134页 |
5.2 不同年代回流动因 | 第134-136页 |
5.3 不同身份回流动因 | 第136-151页 |
5.3.1 华人新移民回流动因 | 第136-145页 |
5.3.2 华侨新移民回流动因 | 第145-149页 |
5.3.3 留学新移民回流动因 | 第149-151页 |
5.4 回流动因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151-1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55-157页 |
第六章 大陆海外新移民回流地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 第157-173页 |
6.1 移民回流地点划分 | 第157-158页 |
6.2 移民回流地点选择的理论分析 | 第158-161页 |
6.3 海外新移民回流地选择的主要特点 | 第161-165页 |
6.4 回流地选择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 | 第165-172页 |
6.4.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 第165-167页 |
6.4.2 模型结果与讨论 | 第167-17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72-173页 |
第七章 大陆海外新移民的回流方式 | 第173-190页 |
7.1 国际移民迁移方式的发展 | 第173-176页 |
7.2 大陆海外新移民的回流方式 | 第176-188页 |
7.2.1 华侨华人新移民的回流方式 | 第176-183页 |
7.2.2 新归侨的回流方式 | 第183-186页 |
7.2.3 短期留学新移民的回流方式 | 第186-187页 |
7.2.4 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回流方式 | 第187-188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88-190页 |
第八章 大陆海外新移民回流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 第190-231页 |
8.1 海外新移民流出-回流的空间特征 | 第190-211页 |
8.1.1 新移民流出地空间特征 | 第190-203页 |
8.1.2 新移民回流地空间特征 | 第203-211页 |
8.2 海外新移民回流空间集聚模式 | 第211-216页 |
8.2.1 长三角新移民回流空间分布总体格局 | 第211-212页 |
8.2.2 长三角新移民回流空间分布内部差异 | 第212-216页 |
8.3 海外新移民回流空间集聚机制分析 | 第216-229页 |
8.3.1 文化寻同,侨乡亲缘引致要素回归 | 第216-219页 |
8.3.2 经济辐射,产业集聚推动分布格局 | 第219-223页 |
8.3.3 政策引导,竞争效应强化迁移活性 | 第223-229页 |
8.4 本章小结 | 第229-231页 |
第九章 研究结论、思考与展望 | 第231-247页 |
9.1 主要结论 | 第231-239页 |
9.1.1 海外回流新移民个体与家庭特征 | 第231-232页 |
9.1.2 海外新移民的回流模式 | 第232-238页 |
9.1.3 海外回流新移民的空间特征 | 第238-239页 |
9.2 理论思考 | 第239-241页 |
9.3 政策启示 | 第241-245页 |
9.4 研究展望 | 第245-247页 |
参考文献 | 第247-26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268-269页 |
后记 | 第269-2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