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血压异常论文--高血压论文

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危险因素及健康管理策略研究

英文略缩词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8-37页
    1.1 研究背景第18-27页
        1.1.1 正常高值血压第19-20页
        1.1.2 正常高值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第20-21页
        1.1.3 正常高值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第21-22页
        1.1.4 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第22-24页
        1.1.5 正常高值血压的靶器官损害第24-25页
        1.1.6 正常高值血压的干预措施第25-27页
    1.2 大学生正常高值血压的研究进展第27-31页
        1.2.1 大学生正常高值血压与社会人口学第27-28页
        1.2.2 大学生正常高值血压与生活习惯第28页
        1.2.3 大学生正常高值血压与心理应激第28页
        1.2.4 大学生正常高值血压与体重指数第28-29页
        1.2.5 大学生正常高值血压与自主神经功能第29-30页
        1.2.6 大学生高血压疾病的干预措施第30-31页
    1.3 研究应用的理论基础第31-34页
        1.3.1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第32页
        1.3.2 健康相关行为理论第32-33页
        1.3.3 健康管理理论第33-34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4-36页
    1.5 研究内容第36-37页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37-44页
    2.1 研究对象第37页
        2.1.1 样本选择第37页
        2.1.2 样本数量第37页
    2.2 研究方法第37-39页
        2.2.1 问卷调查第37-38页
        2.2.2 体格检查第38-39页
    2.3 诊断标准及主要指标定义第39-41页
        2.3.1 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诊断标准第39-40页
        2.3.2 主要指标分组标准第40-41页
    2.4 质量控制第41-42页
    2.5 数据分析方法与统计软件第42-43页
    2.6 技术路线第43-44页
第3章 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的现状及危险因素第44-66页
    3.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第44-45页
        3.1.1 性别构成第44页
        3.1.2 年级构成第44页
        3.1.3 城乡构成第44-45页
    3.2 社会人口学特征第45页
    3.3 家族疾病史第45-46页
    3.4 生活习惯第46-49页
        3.4.1 高盐饮食情况第46页
        3.4.2 高脂饮食情况第46-47页
        3.4.3 高糖饮食情况第47页
        3.4.4 吸烟情况第47页
        3.4.5 饮酒情况第47-48页
        3.4.6 运动情况第48页
        3.4.7 睡眠情况第48-49页
    3.5 肥胖程度第49-50页
        3.5.1 体重指数第49页
        3.5.2 腹型肥胖第49-50页
        3.5.3 体脂百分比第50页
    3.6 心理应激第50-52页
        3.6.1 A型行为第50-51页
        3.6.2 抑郁情况第51页
        3.6.3 焦虑情况第51-52页
    3.7 正常高值血压的检出情况第52-53页
        3.7.1 平均血压水平第52页
        3.7.2 正常高值血压与高血压的检出率第52-53页
    3.8 正常高值血压的单因素分析第53-59页
        3.8.1 社会人口学特征第53-54页
        3.8.2 家族疾病史第54-55页
        3.8.3 生活习惯第55-57页
        3.8.4 肥胖程度第57-58页
        3.8.5 心理应激第58-59页
    3.9 多因素回归分析第59-61页
        3.9.1 正常高值血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第59-60页
        3.9.2 高血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第60-61页
    3.10 危险因素数量与发病风险的关系第61-63页
        3.10.1 不同血压人群中危险因素的数量比较第61-62页
        3.10.2 危险因素数量与发病风险的关系第62-63页
    3.11 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对动脉血管弹性的影响第63-65页
        3.11.1 医学生动脉血管弹性状况第63-64页
        3.11.2 正常高值血压对动脉血管弹性的影响第64-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第66-73页
    4.1 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第66页
    4.2 心率变异性的单因素分析第66-69页
        4.2.1 社会人口学特征第66-67页
        4.2.2 肥胖程度第67-68页
        4.2.3 心理应激第68-69页
    4.3 心率变异性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69-70页
    4.4 心率变异性对正常高值血压的影响第70-72页
        4.4.1 HRV频域指标在不同血压人群的分布第70-71页
        4.4.2 HRV频域指标对正常高值血压的影响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5章 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危险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第73-83页
    5.1 结构方程模型第73-76页
        5.1.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和应用第73-74页
        5.1.2 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第74页
        5.1.3 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步骤第74-76页
    5.2 因子分析第76-78页
        5.2.1 因子分析第76-77页
        5.2.2 潜变量命名第77-78页
    5.3 正常高值血压危险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第78-82页
        5.3.1 理论模型的构建第78-79页
        5.3.2 结构方程模型估计第79-80页
        5.3.3 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第80页
        5.3.4 结构方程模型的效应第80-82页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6章 讨论第83-90页
    6.1 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的检出率偏高第83页
    6.2 性别是正常高值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第83-84页
    6.3 生活习惯通过BMI间接影响血压第84-85页
    6.4 心理应激通过诱发不良生活习惯影响血压第85-86页
    6.5 BMI与正常高值血压易感性存在密切关联第86-87页
    6.6 危险因素聚集的数量影响发病风险第87-88页
    6.7 ANS平衡性失调直接影响正常高值血压第88-89页
    6.8 正常高值血压对医学生动脉血管弹性没有影响第89-90页
第7章 医学生血压健康管理策略第90-98页
    7.1 建立医学生健康管理机构,开展健康检测与监测第90-91页
    7.2 利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建立高校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第91-92页
    7.3 应用疾病预测模型,对疾病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第92页
    7.4 强调以控制危险因素为核心的生活方式管理第92-93页
    7.5 实施正常高值血压干预措施第93-95页
        7.5.1 提高医学生正常高值血压的知晓率第93-94页
        7.5.2 开展医学生自主性血压健康促进活动第94页
        7.5.3 实施学校健康教育策略第94-95页
    7.6 提出医学生血压健康管理的策略第95-98页
第8章 展望第98-99页
第9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99-101页
    9.1 结论第99页
    9.2 创新点第99-100页
    9.3 局限性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5页
附录1第115-125页
附录2第125-128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128-131页
致谢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睾酮对原代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快速影响以及ERK/MAPK和CREB信号通路相关机制研究
下一篇:尼罗罗非鱼过氧化物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α)激活及其降脂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