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救赎观念的艺术化表达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二、研究特色与创新性分析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哥特情节铺设的救赎之路 | 第13-21页 |
第一节 暴力受洗 | 第14-16页 |
一、暴力渊源——人生经历与宗教信仰 | 第14-15页 |
二、暴力描写——极端场景中重拾信仰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死亡升华 | 第16-21页 |
一、肉身消亡——洗脱原罪 | 第16-18页 |
二、死亡背后——重获神恩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圣经原型隐喻的救赎观念 | 第21-32页 |
第一节 替罪羊原型 | 第21-24页 |
一、种族替罪羊 | 第22-23页 |
二、家庭替罪羊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基督原型 | 第24-28页 |
一、受难基督——吉扎克 | 第25-26页 |
二、倒置基督——史福特利特 | 第26-27页 |
三、孩童耶稣——露西内尔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意象原型 | 第28-32页 |
一、水的宗教隐喻 | 第28-29页 |
二、火的宗教隐喻 | 第29-30页 |
三、路的宗教隐喻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圣经叙事手法揭示的救赎主题 | 第32-38页 |
第一节 U型叙事结构 | 第32-33页 |
第二节 重复叙事的手法 | 第33-35页 |
第三节 反讽叙事的运用 | 第35-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