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词(Abbreviation)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34页 |
1 镰刀菌属毒素 | 第14页 |
2 呕吐毒素(DON) | 第14-17页 |
2.1 呕吐毒素简介 | 第14页 |
2.2 呕吐毒素的理化性质 | 第14-15页 |
2.3 呕吐毒素对动物的危害 | 第15-17页 |
3 玉米赤酶烯酮(ZEA) | 第17-24页 |
3.1 玉米赤酶烯酮简介 | 第17-18页 |
3.2 玉米赤酶烯酮(ZEA)的理化性质 | 第18页 |
3.3 玉米赤酶烯酮(ZEA)对动物的危害 | 第18-24页 |
4 玉米赤酶烯酮(ZEA)和呕吐毒素(DON)的联合毒性对动物的影响 | 第24-25页 |
5 玉米赤酶烯酮(ZEA)和呕吐毒素(DON)的脱毒方法 | 第25-26页 |
5.1 物理脱毒法 | 第25页 |
5.2 化学脱毒法 | 第25-26页 |
5.3 微生物脱毒法 | 第26页 |
6 一氧化氮(NO) | 第26-27页 |
6.1 一氧化氮(NO)简介 | 第26-27页 |
6.2 一氧化氮(NO)对子宫发育的影响 | 第27页 |
7 乳果糖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7.1 乳果糖的理化性质 | 第27-28页 |
7.2 乳果糖的作用 | 第28-29页 |
8 氢气的研究进展 | 第29-32页 |
8.1 氢气的摄入方式 | 第29-30页 |
8.2 氢气的作用 | 第30-32页 |
9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32-34页 |
9.1 目的和意义 | 第32-33页 |
9.2 研究内容 | 第33页 |
9.3 技术路线 | 第33-34页 |
第二章 霉变玉米对断奶仔猪子宫发育的影响 | 第34-58页 |
前言 | 第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48页 |
1.1 霉变日粮的制备 | 第34-35页 |
1.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第35-36页 |
1.3 饲养管理 | 第36页 |
1.4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6-37页 |
1.5 试验方法 | 第37-48页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8页 |
2 结果 | 第48-55页 |
2.1 霉变玉米对断奶仔猪子宫重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2.2 霉变玉米对断奶仔猪SDH,CAT,GSH-PX和T-SOD水平的影响 | 第49-50页 |
2.3 霉变玉米对断奶仔猪子宫组织Caspase-3活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2.4 霉变玉米对断奶仔猪子宫内NO和H_2水平以及NOS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2.5 霉变玉米对断奶仔猪子宫形态学的影响 | 第52-53页 |
2.6 nNOS和iNOS在子宫中的表达和定位 | 第53-55页 |
3 讨论 | 第55-58页 |
第三章 乳果糖和富氢水对霉变玉米诱导的仔猪子宫损伤的缓解作用 | 第58-66页 |
前言 | 第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1.1 霉变日粮的制备 | 第58-59页 |
1.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第59页 |
1.3 饲养管理 | 第59页 |
1.4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59页 |
1.5 试验方法 | 第59页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9页 |
2 结果 | 第59-64页 |
2.1 乳果糖和富氢水对仔猪子宫重量的影响 | 第59-61页 |
2.2 乳果糖和富氢水对仔猪子宫SDH,CAT,GSH-PX和T-SOD水平的影响 | 第61-62页 |
2.3 乳果糖和富氢水对仔猪子宫组织Caspase-3活性的影响 | 第62页 |
2.4 乳果糖和富氢水对仔猪子宫内NO和H_2水平以及NOS活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2.5 乳果糖和富氢水对仔猪子宫形态学的影响 | 第63-64页 |
3 讨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全文结论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