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自然骨简介 | 第9-12页 |
1.2.1 骨的组织与结构 | 第10页 |
1.2.2 骨的压电效应 | 第10-11页 |
1.2.3 骨的微观纳米性 | 第11-12页 |
1.3 生物医用材料简介 | 第12-14页 |
1.3.1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 第12-13页 |
1.3.2 生物医用陶瓷材料 | 第13页 |
1.3.3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 第13-14页 |
1.3.4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 | 第14页 |
1.4 生物医用纳米复合材料 | 第14-15页 |
1.5 材料的选择 | 第15-16页 |
1.5.1 生物活性陶瓷HA | 第15-16页 |
1.5.2 电活性陶瓷BaTiO_3 | 第16页 |
1.6 传统的BaTiO_3/HA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第16-18页 |
1.7 水热法 | 第18页 |
1.8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8-19页 |
1.8.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8.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试验及测试方法 | 第19-25页 |
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19-20页 |
2.2 试验制备工艺 | 第20-21页 |
2.3 表征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2.3.1 X射线电子衍射(XRD)分析 | 第21-22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SEM)分析 | 第22页 |
2.3.3 透射电子显微(TEM)分析 | 第22页 |
2.3.4 傅里叶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22页 |
2.4 性能评价 | 第22-25页 |
2.4.1 电学性能评价 | 第22-24页 |
2.4.2 生物学性能评价 | 第24-25页 |
3 BaTiO_3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25-31页 |
3.1 水热温度对BaTiO_3成分及形貌的影响 | 第25-27页 |
3.1.1 XRD分析 | 第25-26页 |
3.1.2 SEM分析 | 第26-27页 |
3.2 水热时间对BaTiO_3成分及形貌的影响 | 第27-29页 |
3.2.1 XRD分析 | 第27页 |
3.2.2 SEM分析 | 第27-28页 |
3.2.3 TEM分析 | 第28-29页 |
3.3 反应机理 | 第29页 |
3.4 小结 | 第29-31页 |
4 一次水热法制备BaTiO_3/HA纳米复合材料 | 第31-37页 |
4.1 XRD分析 | 第31-32页 |
4.2 IR分析 | 第32-33页 |
4.3 SEM分析 | 第33-34页 |
4.4 TEM分析 | 第34-35页 |
4.5 电学性能测试 | 第35页 |
4.6 倒置荧光显微分析 | 第35-36页 |
4.7 小结 | 第36-37页 |
5 二次水热法制备BaTiO_3/HA纳米复合材料 | 第37-53页 |
5.1 HA纳米棒的制备(第一次水热) | 第37-41页 |
5.1.1 不同水热温度下产物的XRD分析 | 第37-38页 |
5.1.2 不同水热温度下产物的SEM分析 | 第38-39页 |
5.1.3 不同水热时间下产物的XRD分析 | 第39页 |
5.1.4 不同水热时间下产物的SEM分析 | 第39-40页 |
5.1.5 TEM分析 | 第40-41页 |
5.1.6 HA纳米棒的生成机理 | 第41页 |
5.2 BaTiO_3/H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二次水热) | 第41-47页 |
5.2.1 BaTiO_3、HA摩尔比对其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41-43页 |
5.2.2 水热温度对BaTiO_3/HA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43-45页 |
5.2.3 水热时间对BaTiO_3/HA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45-47页 |
5.3 TEM分析 | 第47页 |
5.4 复合材料的生长机理 | 第47-48页 |
5.5 电学性能测试 | 第48-50页 |
5.5.1 不同组分摩尔比下所得陶瓷产物的电学性能测试 | 第48-49页 |
5.5.2 不同水热温度下所得陶瓷产物的电学性能测试 | 第49页 |
5.5.3 不同水热时间下所得陶瓷产物的电学性能测试 | 第49-50页 |
5.6 生物学性能测试 | 第50-51页 |
5.6.1 倒置荧光显微分析 | 第50-51页 |
5.6.2 MTT检测 | 第51页 |
5.7 小结 | 第51-53页 |
6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