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第11-17页 |
1.2.1 发展史 | 第11-12页 |
1.2.2 结构特点 | 第12-13页 |
1.2.3 工作原理 | 第13-15页 |
1.2.4 工作参数 | 第15-17页 |
1.3 平板型和介孔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第17-18页 |
1.4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电子传输层 | 第18-21页 |
1.5 选题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合成与测试方法 | 第23-32页 |
2.1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合成 | 第23-30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3-24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1.3 TiO_2浆料的制备 | 第24-25页 |
2.1.4 介孔层烧结方法 | 第25-26页 |
2.1.5 甲胺碘的制备 | 第26页 |
2.1.6. NaCo_2O_4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26-27页 |
2.1.7 TiO_2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27-28页 |
2.1.8 TiO_2/NaCo_2O_4同轴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28-29页 |
2.1.9 FTO玻璃的清洗 | 第29-30页 |
2.2 表征测试方法 | 第30-31页 |
2.2.1 电流密度-电压(J-V)曲线 | 第30页 |
2.2.2 X射线衍射(XRD) | 第30页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0-31页 |
2.2.4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spectrum) | 第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α-Fe_2O_3作为电子传输层的研究 | 第32-45页 |
3.1 平板型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流程 | 第32-33页 |
3.2 平板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测试表征 | 第33-36页 |
3.2.1 致密层的场发射SEM测试 | 第33-34页 |
3.2.2 致密层Fe_2O_3的XRD测试 | 第34-35页 |
3.2.3 钙钛矿层表面的SEM测试 | 第35页 |
3.2.4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断面测试 | 第35-36页 |
3.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分析 | 第36-44页 |
3.3.1 电池J-V曲线分析 | 第36-37页 |
3.3.2 电流密度的瞬时值及IPCE曲线分析 | 第37-38页 |
3.3.3 功函数、稳态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衰减曲线分析 | 第38-42页 |
3.3.4 电池在空气环境下的稳定性及接触角分析 | 第42-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介孔层的修饰 | 第45-57页 |
4.1 介孔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流程 | 第45-47页 |
4.2 NaCo_2O_4/TiO_2纳米纤维 | 第47-48页 |
4.2.1 NaCo_2O_4/TiO_2纳米纤维结构表征 | 第47页 |
4.2.2 NaCo_2O_4/TiO_2的XRD表征 | 第47-48页 |
4.3 不同比例NaCo_2O_4/TiO_2的钙钛矿层表面 | 第48-51页 |
4.3.1 不同比例NaCo_2O_4/TiO_2的钙钛矿层表面场发射SEM表征 | 第48-49页 |
4.3.2 添加不同比例NaCo_2O_4/TiO_2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J-V曲线 | 第49-51页 |
4.4 纯TiO_2纳米纤维 | 第51-52页 |
4.4.1 TiO_2纳米纤维结构表征 | 第51页 |
4.4.2 添加不同比例TiO_2纳米纤维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J-V曲线 | 第51-52页 |
4.5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分析 | 第52-56页 |
4.5.1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IPCE曲线及分析 | 第53-54页 |
4.5.2 钙钛矿层吸收曲线及分析 | 第54-55页 |
4.5.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态光致发光光谱、时间分辨光谱及分析 | 第55-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