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简介 | 第10-11页 |
1.2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 第11-13页 |
1.2.1 静力理论 | 第11页 |
1.2.2 反应谱理论 | 第11-12页 |
1.2.3 动力时程分析理论 | 第12页 |
1.2.4 基于性能设计理论 | 第12-13页 |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的性能水平及量化 | 第20-31页 |
2.1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的性能水平划分和设防目标 | 第20-23页 |
2.1.1 地震设防水准 | 第20-21页 |
2.1.2 性能水平 | 第21-22页 |
2.1.3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 第22-23页 |
2.2 SRC柱的失效判别标准及参数 | 第23-28页 |
2.2.1 我国规范对不同结构类型的相关规定 | 第24页 |
2.2.2 型钢混凝土柱的破坏模式及失效标准 | 第24-28页 |
2.3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不同性能水平下的层间位移角容许值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Pushover分析 | 第31-43页 |
3.1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原理及步骤 | 第31-33页 |
3.1.1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原理 | 第31-32页 |
3.1.2 Pushover分析方法的步骤 | 第32-33页 |
3.2 Pushover分析方法的侧向加载模式 | 第33-35页 |
3.3 性能化设计与结构弹塑性分析的关系 | 第35-36页 |
3.4 结构弹塑性分析在ABAQUS上的实现 | 第36-42页 |
3.4.1 概述 | 第36页 |
3.4.2 ABAQUS的纤维杆件模型 | 第36-41页 |
3.4.3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SRC柱-钢梁框架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实例 | 第43-67页 |
4.1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的初始侧移模式 | 第43-44页 |
4.2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等效参数 | 第44-46页 |
4.3 目标位移及位移反应谱 | 第46-48页 |
4.3.1 目标位移 | 第46-47页 |
4.3.2 位移反应谱 | 第47-48页 |
4.4 SRC柱-钢梁框架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步骤 | 第48-49页 |
4.5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设计实例 | 第49-66页 |
4.5.1 按性能水平为“暂时使用”进行设计 | 第50-56页 |
4.5.2 对“使用良好”性能水平进行校核 | 第56-59页 |
4.5.3 对“修复后使用”性能水平进行校核 | 第59-61页 |
4.5.4 对“接近倒塌”性能水平进行校核 | 第61-63页 |
4.5.5 与传统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63-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结论 | 第67页 |
5.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