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从冲突到和谐: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的旨向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5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0-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13页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3-15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中的社会冲突第15-24页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第15-20页
        (一) 社会冲突的内涵第15-18页
        (二) 社会冲突的外延第18-20页
    二、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冲突原因的分析第20-24页
        (一) 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第20-21页
        (二) 社会利益分化对立第21-22页
        (三) 价值观念差异第22-24页
第二章 和谐: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的最终旨向第24-32页
    一、社会和谐与社会冲突第24-29页
        (一) 和谐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第24-28页
        (二) 社会冲突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第28-29页
    二、从冲突到和谐旨向转变的缘由及意义第29-32页
        (一) 理论发展的内在需要第29-30页
        (二) 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第30-32页
第三章 中共十六大以来对化解冲突、实现和谐的路径探索第32-47页
    一、弥合利益冲突,根本上化解社会冲突第32-35页
        (一) 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根本第32-33页
        (二) 实现利益和谐,弥合社会冲突第33-35页
    二、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理社会冲突第35-41页
        (一) 法的起源与功能第35-37页
        (二) 依法治理社会冲突第37-40页
        (三) 培育法律信念,尊崇法律权威第40-41页
    三、培育核心价值,实现文化和谐第41-47页
        (一) 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第42-44页
        (二) 正确对待其他价值观念第44-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致谢第52-54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