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泌尿生殖器肿瘤论文--女性生殖器肿瘤论文--卵巢肿瘤论文

脾肾方对卵巢癌术后脾肾亏虚证患者化疗减毒效应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9-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第12-19页
    1.临床资料第12-14页
        1.1 病例来源第12页
        1.2 诊断标准第12-13页
        1.3 纳入标准第13页
        1.4 排除标准第13-14页
        1.5 剔除、脱落标准第14页
        1.6 中止标准第14页
        1.7 不良反应的处理第14页
    2.研究方法第14-19页
        2.1 分组方法第14页
        2.2 治疗方法第14-16页
        2.3 观察指标第16-18页
        2.4 安全性评价第18页
        2.5 统计学方法第18-19页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第19-25页
    1.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第19-20页
        1.1 年龄情况比较第19页
        1.2 KPS评分比较第19页
        1.3 原发肿瘤病理学类型和病理分期比较第19-20页
    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第20页
    3.消化道不良反应比较第20页
    4.骨髓抑制情况比较第20-21页
    5.外周神经毒性比较第21页
    6.肾毒性比较第21-22页
    7.体力状况改善情况比较第22页
    8.更年期指数评分比较第22页
    9.体重变化情况比较第22-23页
    10.食欲评分比较第23页
    11.肿瘤标志物比较第23-24页
    12.药物安全性和不良事件分析第24-25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25-35页
    1.卵巢癌的中医认识第25页
    2.卵巢癌术后化疗的中医药研究第25-27页
    3.从脾肾辨证论治化疗后的常见毒副反应第27-29页
        3.1 骨髓抑制的中医辨证论治第27页
        3.2 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中医辨证论治第27-28页
        3.3 外周神经毒性的中医辨证论治第28页
        3.4 肾毒性的中医辨证论治第28-29页
    4.脾肾方功效及机理分析第29-31页
        4.1 方药组成第29页
        4.2 配伍特点第29-30页
        4.3 药理分析第30-31页
    5.疗效分析第31-33页
        5.1 中医证候分析第31页
        5.2 化疗毒副反应第31-32页
        5.3 人体健康状况第32页
        5.4 肿瘤标志物第32-33页
    6.安全性评价第33页
    7.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33-35页
第四部分 结论第35-36页
致谢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1页
附录第41-63页
    1.综述 浅析健脾补肾法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研究进展第41-51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1-52页
    3.附件第52-63页
        附件A第52-53页
        附件B第53-54页
        附件C第54-55页
        附件D第55-56页
        附件E第56-57页
        附件F第57-58页
        附件G第58-59页
        附件H第59-60页
        附件I第60-61页
        附件J第61-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A125、HE4,RMI1与ROMA诊断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价值
下一篇:MiR-218靶向调控紧密连接蛋白Cldn-2在HK-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