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纤维素质的化学加工工业论文--木材化学加工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超声化学法协同生物酶处理对杨木半纤维素分离效果的影响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1章 绪论第10-26页
    1.1 前言第10-11页
    1.2 速生杨木第11页
    1.3 木质纤维原料第11-13页
        1.3.1 纤维素第11-12页
        1.3.2 半纤维素第12页
        1.3.3 木质素第12-13页
        1.3.4 其它组分第13页
    1.4 半纤维素结构第13-16页
        1.4.1 半纤维素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4.2 半纤维素的化学结构与性质第14-15页
        1.4.3 阔叶木半纤维素第15-16页
    1.5 原料的预处理第16-19页
        1.5.1 酸法预处理第17页
        1.5.2 碱法预处理第17-18页
        1.5.3 热水预处理第18页
        1.5.4 蒸汽爆破法第18页
        1.5.5 超声波辅助提取第18-19页
        1.5.6 微波辐射法处理第19页
        1.5.7 有机溶剂法预处理第19页
        1.5.8 机械辅助预处理法第19页
    1.6 半纤维素的分离第19-20页
    1.7 半纤维素的纯化第20-21页
        1.7.1 分级沉淀法第20页
        1.7.2 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色谱法第20页
        1.7.3 盐析法第20-21页
        1.7.4 金属聚合物沉淀法第21页
        1.7.5 季铵盐络合沉淀法第21页
        1.7.6 超临界抗溶剂沉淀法第21页
    1.8 半纤维素及其降解产物的的利用第21-23页
        1.8.1 应用与食品工业第21-22页
        1.8.2 应用于造纸工业第22页
        1.8.3 应用于化学工业第22-23页
        1.8.4 应用于生物制药工业第23页
    1.9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3-26页
第2章 蒸汽爆破预处理对杨木化学组分溶出效率的影响第26-34页
    2.1 实验原料第26页
        2.1.1 实验原料第26页
        2.1.2 实验仪器第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28页
        2.2.1 蒸汽爆破实验第26页
        2.2.2 原料组分分析第26-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2页
        2.3.1 杨木化学组分分析第28页
        2.3.2 不同浸渍液对组分溶出效果的影响第28-30页
        2.3.3 蒸汽压力对组分溶出的影响第30-31页
        2.3.4 保压时间对组分溶出的影响第31-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3章 超声辅助碱抽提分离杨木半纤维素第34-40页
    3.1 实验材料第34-35页
        3.1.1 实验原料第34页
        3.1.2 实验仪器第34-35页
    3.2 实验方法第35-36页
        3.2.1 半纤维素的分离第35-36页
        3.2.2 半纤维素得率计算第3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6-39页
        3.3.1 KOH溶液质量分数对半纤维素得率的影响第36页
        3.3.2 超声时间对半纤维素分离的影响第36-37页
        3.3.3 浸提温度对半纤维素得率的影响第37-38页
        3.3.4 半纤维素的单糖组成第38-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超声协同生物酶处理对杨木半纤维素分离的影响第40-48页
    4.1 实验原料第40-41页
        4.1.1 原料第40页
        4.1.2 实验仪器第40页
        4.1.3 酶活检测所用药品第40-41页
    4.2 实验方法第41-42页
        4.2.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测定第41页
        4.2.2 酶活力测定第41-42页
        4.2.3 半纤维素的分离第4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2-45页
        4.3.1 不同酶用量对半纤维素得率的影响第42-43页
        4.3.2 超声时间对半纤维素分离得率的影响第43页
        4.3.3 酶解温度对半纤维素分离得率的影响第43-44页
        4.3.4 半纤维素的单糖组成第44-45页
        4.3.5 半纤维素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8页
第5章 结论第48-50页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48页
    5.2 论文创新和不足之处第48-49页
    5.3 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之处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致谢第56-58页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固体颗粒稳定剂与ASA Pickering乳液性能
下一篇:杨木PRC-APMP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