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丸联合CIK细胞治疗肝郁脾虚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9-1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1-15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2 诊断标准 | 第11-1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4 观察指标 | 第13页 |
5 疗效评价标准 | 第13-14页 |
6 统计学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结果 | 第15-22页 |
1 课题完成情况 | 第15页 |
2 治疗前患者基线数据水平可比性分析 | 第15-16页 |
3 治疗后疗效观察 | 第16-21页 |
3.1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LT值变化 | 第16页 |
3.2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LT值变化 | 第16-17页 |
3.3 两组患者间ALT复常率比较 | 第17页 |
3.4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ST值变化 | 第17页 |
3.5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ST值变化 | 第17-18页 |
3.6 两组患者间AST复常率比较 | 第18页 |
3.7 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应答情况 | 第18-19页 |
3.8 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总应答率情况 | 第19页 |
3.9 两组患者治疗后e抗原阴转率情况 | 第19页 |
3.10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 | 第19-20页 |
3.11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第20页 |
3.12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第20页 |
3.13 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 | 第20-21页 |
4 安全性指标 | 第21-22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22-28页 |
1 祖国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 第22-23页 |
1.1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 | 第22页 |
1.2 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2 西医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 第23-25页 |
2.1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 第23-24页 |
2.2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 第24-25页 |
3 逍遥丸的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25-26页 |
3.1 逍遥丸的药物组成及特点 | 第25页 |
3.2 逍遥丸内单味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25-26页 |
4 CI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概况 | 第26页 |
5 疗效分析 | 第26-27页 |
5.1 肝功能指标评价 | 第26-27页 |
5.2 病毒核酸指标评价 | 第27页 |
5.3 病毒血清学指标评价 | 第27页 |
5.4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 第27页 |
6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 第27-28页 |
结论 | 第28页 |
创新之处 | 第28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附录 | 第31-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文献综述 | 第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作者简历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