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及价值 | 第13-15页 |
第一章 主体的道德困境与道德挣扎 | 第15-26页 |
第一节 崇高道德与生存现实的激烈冲突 | 第15-19页 |
第二节 传统道德信仰与现代价值追求的背离 | 第19-21页 |
第三节 恶劣环境中的道德失衡 | 第21-26页 |
第二章 超越现实困境的精神救赎 | 第26-39页 |
第一节 传统文化濡染下的道德理想 | 第27-30页 |
第二节 神性烛光灼照下的“圣人崇拜” | 第30-34页 |
第三节“精神家园”的重构 | 第34-39页 |
第三章 困境与救赎下的人物塑造 | 第39-50页 |
第一节 人格坚守与残酷现实间的彷徨:底层知识分子形象 | 第39-43页 |
第二节 理想守护与体制压迫下的无奈:基层干部形象 | 第43-46页 |
第三节 农耕文化的赞歌与挽歌:父亲形象 | 第46-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硕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