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0 引言 | 第11-13页 |
| 1. 海洋沉积物中烃类的地球化学意义 | 第13-20页 |
| ·烷烃的地球化学意义 | 第13-16页 |
| ·正构烷烃的地球化学意义 | 第13-15页 |
| ·类异戊二烯烃的地球化学意义 | 第15-16页 |
| ·多环芳烃的地球化学意义 | 第16-20页 |
| 2. 海洋沉积物有机质研究 | 第20-29页 |
| ·海洋沉积物烷烃的来源分析 | 第20-22页 |
| ·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和特征指数 | 第20-21页 |
| ·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 第21-22页 |
| ·主因子分析 | 第22页 |
| ·海洋沉积物多环芳烃的来源分析 | 第22-24页 |
| ·多环芳烃定性来源分析 | 第22-23页 |
| ·多环芳烃定量来源分析 | 第23-24页 |
| ·沉积物的萃取技术 | 第24-26页 |
| ·索氏萃取 | 第24-25页 |
| ·超声萃取 | 第25页 |
| ·微波辅助萃取 | 第25页 |
| ·加速溶剂萃取 | 第25-26页 |
| ·超临界流体萃取 | 第26页 |
| ·烃类的分析检测方法 | 第26-29页 |
| ·气相色谱法 | 第26-27页 |
|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 | 第27-28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8-29页 |
| 3. 本论文研究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9页 |
| ·创新点 | 第29-30页 |
|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 4. 研究区域与方法 | 第31-42页 |
| ·研究区域 | 第31-34页 |
| ·莱州湾自然环境概况 | 第31-33页 |
| ·主要沉积环境特征 | 第33-34页 |
| ·方法 | 第34-42页 |
|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34-35页 |
| ·样品采集 | 第35-36页 |
| ·样品预处理 | 第36-37页 |
| ·GC-MS测定条件 | 第37页 |
| ·样品分析 | 第37-42页 |
| 5. 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 | 第42-51页 |
| ·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 第42-45页 |
| ·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来源分析 | 第45-50页 |
| ·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组成分布 | 第45-46页 |
| ·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来源分析 | 第46-47页 |
| ·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无环类异戊二烯化合物的指示意义 | 第47-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6. 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 | 第51-61页 |
| ·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 第51-55页 |
| ·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分析 | 第55-60页 |
| ·同分异构体比值 | 第55-57页 |
| ·不同环数多环芳烃的相对分布 | 第57-58页 |
| ·不同分子量组合的相对分布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7. 莱州湾陆源输入情况 | 第61-65页 |
| ·莱州湾入海河流石油烃和COD含量调查分析 | 第61-63页 |
| ·莱州湾入海河流中的有机物对近岸海域的影响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8.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 附录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